资讯频道

首页>咨询频道> 新闻聚焦 >“智慧+”“智能+”“大数据+”......这些新专业是接受了“美颜术”还是有硬核升级?

“智慧+”“智能+”“大数据+”......这些新专业是接受了“美颜术”还是有硬核升级?

  发布时间: 2022-07-22      浏览量:1917

又到志愿填报季。今年不少高校推出了新专业,例如智能运输工程、智慧林业、智慧水利等。从专业名称来看,新专业中有不少是在交通、林业、水利等传统专业的基础上带上了“+”,与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融合,形成全新的复合型专业。这些新专业和原先的专业有何不同?考生究竟该如何选?

不少高校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高校专业确实需要与时俱进,这些带“+”的专业代表了高校对于社会需求的及时回应,但是新专业仅仅是接受了专业“美颜术”,还是硬核升级,其中大有学问。

传统学科亟需升级,新专业紧扣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

据教育部公布名单,今年共有31个全新的专业被纳入高校2022年高校本科招生计划。其中“智能+”“智慧+”“大数据+”相关专业占据相当比重。

这些新专业的共性反映出什么趋势?在专家看来,社会发展带动了高校学科专业的动态调整。“2000年前后,‘鼠标+水泥’就曾是新专业重要趋势。”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张端鸿解释道,所谓“鼠标”就是互联网,“水泥”则是传统行业,也可以理解为互联网赋能传统专业,即“互联网+”。“如果过去是互联网+,那么未来就是人工智能+。”张端鸿认为,如今,数字时代更强调AI赋能,反映在专业设置上,就是“智慧+”“智能+”“大数据+”。

如何理解新专业的“新”?上海财经大学常务副校长徐飞认为,设立这些新专业是建设“四新”,即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的大势所趋。他分析,“智能”“智慧”“大数据”这些专业特点对应的正是“ABC时代”最重要的标识,即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大数据(Big Data)和云计算(Cloud Computing)。

“新专业带‘+’绝不仅仅只是贴牌改名。”张端鸿以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为例,近年来毕业生仅仅懂土木基础已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企业更需要毕业生同时具备计算机、大数据、人工智能、统计学等专业相关知识。正因此,同济大学在2018年开设了新专业——智能建造,无论从专业定位还是课程体系方面均有更新,以土木工程为基础,融合建筑学、机械工程、材料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管理学等多个学科。

专业是否升级,填报志愿需仔细研究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

新专业成批推出,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新专业硬核与否。徐飞说,网络发达时代,信息公开透明,考生和家长在报考时要学会在多所高校间进行比较、选择,“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在一定程度上会从市场端倒逼高校必须拿出最大的诚意、最强的实力发展新专业,积累好口碑”。

“确实,绝大多数高校的专业改名是真的升级换代或者为传统专业赋能,但不排除少数学校在开设新专业时,盲目跟风,仅仅只是‘翻牌’、‘美颜’而已,并没有对专业内涵有所更新。”上海外国语大学语料库研究所所长胡开宝直言,不同地区、不同高校同一专业的教学水平高低、教学能力分布不均的问题一直存在,所以新专业即使带“+”也未必都值得追捧。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陈超是一名UP主,高考结束后,他的账号后台就涌入大量有关高考志愿填报的咨询。“我发现,很多考生并不了解专业,他们往往‘望文生义’,根据专业名称、甚至热播影视剧中演员的演绎来想象某些专业。”陈超告诉记者。他建议,考生在确定自身兴趣后,对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一定要去学校官网查看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通过这些,一个专业四年到底学什么一目了然”。

“看一个专业新不新,优不优,是否适合自己,查课程设置是最好的方法。”张端鸿说,本科专业本质上可看作是一组课程的集合。考生对于那些新专业,可重点关注其课程内容有无更新、是否配置名师,再结合校友、在读生对学校、教师的评价综合考量,“多管齐下,方能发现新专业是否硬核升级”。张端鸿提醒,填报志愿并非小事,考生报考时,需要既理性又认真,不可盲追热门。


资讯转载自:文汇报


上一篇:芯片抢人大战:涨薪50%起 工程师比老板贵

下一篇:职业教育信息化下一站: 数字技术由辅助手段走向深度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