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2004年的深圳女孩古慧晶怎么也想不到,自己15岁那年作出的入学选择,会让她的人生如此“开挂”——17岁拿下技能大赛广东省赛一等奖、18岁获得中职教育国家奖学金、5次登上央视并被授予“非常少年”奖杯,多次登上微博热搜榜,全网浏览量超5亿次。(9月14日《中国青年报》)
在不少人的刻板印象中,汽修不仅是一个技术活,也是一个体力活,并不适合女性。先入为主的价值判断看似是对女性的关爱与呵护,实际上却可能会限制女性的权利。男护士、男幼师也好,女卡车司机、女程序员也罢,伴随着社会分工的专业化和精细化,职业和性别之间的壁垒被不断突破。
由于职业教育没有得到足够的价值认同,一些人依然觉得职业教育没有前途,到职业院校就读是无奈之举;那些进入职业院校的学生,被视为教育竞争的淘汰品,成为一些人眼中的无能者与失败者。通过职业教育走技能成才之路,为人生突破和向上社会流动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性,“汽修女孩”选择了不走寻常路。
在理想的图景里,职教和普教是不同类型的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可是,在不少人的“意义之网”中,依然存在着“普教优于职教”“职教低人一等”的思想观念和价值排序。不人云亦云、不趋之若鹜的“汽修女孩”,笃信职业教育也有通往成功的渠道,看上去不够体面、光鲜的职业也大有可为。
“人生只要肯努力,职高一样有前途。”通过职业教育来点燃希望之灯,“汽修女孩”打破世俗眼光,听从自己内心声音,勇敢做真实的自己,显然值得点赞。
一次小学课堂上播放的电影,为古慧晶打开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她总是在想,如果像电影中那样,自己组装出一辆汽车该多好。后来,她发现自己看到汽车就有种说不出的喜欢。临近初三毕业,她主动提出要去读职高,她成绩虽然不是特别好,但是考上普高还是没问题的。为了让父母安心,古慧晶走遍了深圳所有的中职学校,根据自己的职业理想,最终锁定了深圳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进入学校后她每天都花很长时间去练习,手脚磨破也都是常事。在反复的练习中,她还做到了创新和突破,运用更多技巧来弥补女生做汽修“体力不足”这一劣势。虽然和男性相比,女性在体力等方面存在弱势,但女性更加细腻、敏锐、柔软;汽修并非只有男性才可以做,女性不仅可以做,还可以做得比男性更好。
“汽修女孩”的励志故事生动地说明,女性可以成为出色的技能型劳动者,可以“人生出彩”;哪怕在一些所谓男性更有优势的领域里,女性同样可以闪闪发光。在和其他男性的比拼和较量中,“汽修女孩”不仅收获了大奖,还被保送高职院校,拥有了未来可期的前程。
实现就业观念的重塑和更新,依然有漫长的道路要走。打破性别和职业偏见,固然需要市场来调节劳动力资源,也离不开公众价值观念的转变。只有摘掉“有色眼镜”,改革社会评价,让“汽修女孩”得到足够的尊重和善待,才会让职场更有生机与活力。
在经济市场化、人口流动化的今天,年轻人的舞台越来越广阔、人生选择越来越丰富多彩,“汽修女孩”只是一个缩影。成为“颜色不一样的烟火”不仅有助于个人更好地价值实现,也有助于促进社会的有机团结。只要足够热爱和坚持,只要充分激发潜能,女性同样可以成为行业翘楚。
来源: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