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频道

首页>咨询频道> 新闻聚焦 >教育部发布会:“数”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改革发展成效

教育部发布会:“数”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改革发展成效

  发布时间: 2022-09-30      浏览量:1802


    9月27日,教育部举行“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采访活动的第十五场新闻发布会,也是“教育这十年”系列活动的最后一场新闻发布会,从数据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成效。一起去看看吧——


B.jpg


发布会上,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刘昌亚用数据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成效——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数据记录历史,数据见证成就。从数据看“教育这十年”,我国教育面貌正在发生格局性变化。


01

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


十年来,教育普及水平不断提高,国民受教育机会进一步扩大,受教育程度进一步提升。


2021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2.93万所,在校生2.91亿人;与2012年相比,学校增加6300余所,在校生增加2800余万人。


全国共有幼儿园29.5万所,学前教育在园幼儿4805.2万人,毛入园率88.1%,十年提高23.6个百分点,实现基本普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0.7万所,在校生1.6亿人,已实现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学校2.2万所,在校生3976.4万人[1],毛入学率91.4%,十年提高6.4个百分点。高等教育学校3012所,在学总规模4430万人,十年增加1100余万人,毛入学率57.8%,十年提高27.8个百分点,翻了近一倍。各级教育普及程度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其中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实现了从大众化到普及化的历史性跨越。


2021年,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0.9年,比2012年增加1.0年。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24.9%,比2012年提高10.3个百分点。全国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超过2.18亿,国民素质不断提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智力支撑,为民族复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02

教育公平取得新成效


十年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辍学学生实现动态清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重要贡献;在义务教育全面普及的基础上,全国2895个县全部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成为又一个新的里程碑;以政府为主导、学校和社会积极参与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对“所有学段、所有学校、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现全覆盖,十年累计资助学生近13亿人次,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还有许多惠民政策进一步促进了教育公平,从数据中也可以看出明显变化。


普惠性幼儿园更多了。2021年全国有普惠性幼儿园24.5万所,占幼儿园总量的83%。普惠园中一半是公办园,有12.8万所,比2012年增加7.2万所。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比例达87.8%,比2016年提高20.5个百分点[2]。


在流入地上学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更多了。实施“两为主、两纳入、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政策,2021年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总规模达到1372.4万人,其中在公办学校就读和享受政府购买民办学校学位服务的比例达90.9%。


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机会更多了。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30万以上人口县均设有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共有在校生92万人,比2012年增加了54.1万人,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5%以上。


中西部和农村地区的孩子上好大学的机会更多了。实施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每年从全国招生计划增量中专门安排部分名额面向中西部地区和考生大省招生。通过国家农村和脱贫地区专项招生计划录取到重点高校的人数累计达95万人。


农村地区的孩子营养状况改善了,个头更高了。深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农村义务教育学校12.38万所,受益学生达3.5亿人次。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地区男、女生平均身高比2012年分别增长4.2cm和4.1cm,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国际组织认为“在世界范围内,中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一项了不起的计划。”


03

教育质量实现新提升


十年来,教育系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助力人人出彩、人人成才。


义务教育音体美劳等课程建设明显加强。2021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艺术[3]和劳动技术课程教师分别达到67.4万人、83.0万人和10.9万人,相较十年前,分别增长55.4%、52.3%和18.3%。全国95%的学校能保障学生在校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近87%的学生在中小学接受了艺术教育。建立96个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示范带动各地中小学蓬勃开展劳动教育,实现每周不少于1课时要求。


基础教育大班额问题有效破解。2021年义务教育大班额基本消除,十年来,小学大班额比例从14.0%降至0.7%,初中从28.3%降至0.7%;普通高中大班额比例大幅下降,从47.8%降至4.8%,下降了43个百分点,助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校外培训治理取得明显成效。90%以上的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学校课后服务基本实现“5+2”全覆盖,有92%以上学生自愿参加了课后服务,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进一步强化。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明显加快。《职业教育法》首次修订,明确类型教育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高职三年扩招413.3万人,2021年高职(专科)招生552.6万人,是十年前的1.8倍。全国职业学校开设1300余个专业和12余万个专业点,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各领域。


高层次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显著提升。2021年全国共有在学研究生333.2万人,比2012年增加了近一倍,其中,在学博士研究生50.9万人;“双一流”建设高校在学研究生195.4万人,占全国58.7%。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强基计划”累计招收1.8万余人,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累计吸引1万余名优秀学生投身基础学科。


04

教育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十年来,教育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同频共振,教育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日益成为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


源源不断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中高职学校(不含技工学校)十年累计培养毕业生7900多万人,为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供给了70%以上的新增从业人员;高等学校(未包含成人高校)十年累计培养了高素质专业人才7700多万人,持续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撑。


形成了布局清晰、层次合理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的重大科技成果。


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支持设立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各类研究项目3.6万余项,布局建设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51个、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30个,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共评选出获奖成果3277项。高校牵头建设了38%的国家高端智库,承担了90%以上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教育部直属高校成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生力军。各校累计投入和引进帮扶资金44.4亿元,帮助引进企业663个,引入企业实际投资额151.6亿元。累计培训教师11.64万人次。累计培训基层干部和技术人员77.8万人,帮助制定规划类项目1352项,落地实施科研项目1949项。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全国普通话普及率从70%提高到了80.7%,识字人口使用规范汉字的比例超过95%,文盲率下降至2.7%,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重要贡献。


05

教育条件保障达到新水平


十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优先规划、优先投入、优先配置资源,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关心最支持的事业。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比例,连续十年保持在4%以上,教育成为财政一般公共预算第一大支出。


学校校舍条件明显改善。十年来,幼儿园生均校舍面积从5.8平方米增至10.2平方米,生均活动室面积从2.4平方米增至4.0平方米;义务教育学校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从3.7平方米增至5.1平方米,生均室内体育用房及运动场面积从7.3平方米增至8.2平方米。通过实施“全面改薄”等一系列工程项目,学校面貌有了根本改观,中西部农村地区“最好最安全的建筑在学校”得到群众公认。


教学设备配备达标快速提升。2021年普通中小学五项设施设备配备达标均超过90%(体育运动场(馆)面积、体育器械、音乐器材、美术器材、数学自然(小学)/理科实验(中学)仪器)。从生均仪器设备值来看,义务教育学校2285元,是十年前的3.1倍;普通高中4968元,是十年前的2.3倍;中等职业学校8082元,是十年前的2.6倍;普通、职业高校17091元,是十年前的1.7倍。


学校信息化配置水平显著提高。2021年全国义务教育学校互联网接入率接近100%;义务教育学校多媒体教室比例超过70%,较十年前提高30个百分点以上。全国小学、初中每百名学生拥有数字终端数分别为14.9台、21.0台,较十年前增加8.4台和10.6台。


06

教师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


十年来,教育系统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以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师规模不断扩大。2021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共有专任教师1844.4万人,比2012年增长26.2%。长期以来教师数量不足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推进师范生公费教育,在部属师范大学示范带动下,全国28个省份实行地方院校师范生公费教育,每年约5万名高校毕业生到乡村中小学任教。“国培计划”实施以来,中央财政投入超过200亿元,培训教师校长超过1800万人次。“特岗计划”累计招聘103万名教师,覆盖中西部地区22个省份、1000多个县、3万多所乡村学校,有力支撑了中西部农村地区教育。


教师素质显著提升。2021年学前教育、特殊教育专任教师中受过专业教育的比例均超过85%,比2012年分别提高24.2和39.1个百分点。小学、初中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占比分别为70.3%、90.1%,比2012年分别提高37.7和18.4个百分点。普通高中专任教师研究生学历占比从2012年的5.0%提高至2021年的12.4%。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超过50%,普通、职业高校专任教师中研究生学位教师占比77.5%,比2012年提高15.1个百分点;高校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分别为42.4万人、13.2万人,比2012年分别增长19.5万人和6.3万人。


07

教育对外开放呈现新格局


十年来,教育系统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容、互鉴、互通,推动中国教育以更加开放自信主动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请看下面这一组主要数据。


——2021学年在册国际学生来自195个国家和地区,学历教育学生占比达76%,比2012年提高35个百分点;


——同181个建交国普遍开展了教育合作与交流;


——与58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


——在国(境)外建设了25个鲁班工坊;


——与教科文组织合作在华设立了10个二类中心;


——设立了12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席和姊妹大学网络;


——中外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共举办37场会议,签署300多项合作协议,达成近3000项具体合作成果;


——76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回首十年,中国教育取得辉煌成就。面向未来,中国教育踏上新的征程。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目标要求,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更大贡献!


注释:

[1] 不含技工学校在校生数。

[2] 2016年开始统计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

[3] 艺术教师包括音乐、美术和艺术课程教师。



专家点评



数据背后的教育发展之道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原会长 瞿振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教育面貌正在发生格局性变化。今天的发布会,以客观数据展示十年教育,成就巨大。用数据说话,透过数据看发展、看成就、看趋势,更加直观也更具有公信力。我曾经长期工作在教育一线,也长期参与教育宏观管理与研究。从亲历者和见证者的视角,我感觉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目标,十年来我们一直追随这个目标,所取得的成就是显著的,主要表现在:人民群众接受教育的机会增多了、教育获得感增加了;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增强了、科研贡献更大了;中国教育的视野开阔了、国际影响力提升了。这些成就的取得,是教育系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促进教育公平,着力提高教育质量,砥砺前行共同奋斗的结果。从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角度看,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成功经验:


一是优先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往开来,坚定不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在这个“决定性意义”上突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和现实必要,是党的执政理念的又一大进步。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数十次到学校考察调研,亲自给学生、教师回信,给有关活动致信指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比例,连续十年保持在4%以上;中央深改委多次专题研究教育工作;制订出台多份新中国教育领域的第一份或最高规格文件等,都从不同方面保障了教育战略地位的落实。


二是顶层设计。十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始终在国家、区域和专项规划蓝图指引下推进,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例如国家五年规划、《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教育脱贫攻坚规划等,从教育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科学谋划教育改革发展战略方向、空间布局和要素配置,注重整体性、系统性和协调性,统筹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和公平,充分发挥了规划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导向作用,形成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落实规划的治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使规划成为中国特色教育治理体系的重要政策工具,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模式的重要体现。


三是重点突破。从实际出发,瞄准教育改革主攻方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相结合,以重点突破带动全面进步。一系列动真碰硬的改革有新突破。例如,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加强各级各类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全力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坚定不移推进“双减”等等;一批开拓创新的改革引领新格局。例如,将劳动教育纳入党的教育方针、推动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发展阶段、加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启动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进国家急需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等;一些长期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得到破解。例如,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推动教育评价改革、深化民办教育分类管理改革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突破和持续深化,促进了教育公平迈出新步伐、质量提升取得新进展、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发展都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


四是开放合作。十年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教育现代化,要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容、互鉴、互通”的要求,坚持把中国教育作为一个开放体系来建设。十年来,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和疫情的严重冲击下,教育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合作仍然稳步推进,而且更加注重开放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特别是,召开全国教育外事工作会议,印发《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在优化布局、建设开放高地、共建“一带一路”、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等方面不断推进,推动我国教育以更加开放自信主动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十年来的教育改革创新,数据记载了历史,展示了成就;同时数据也揭示了现状,亮出了短板。我们的教育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等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面向未来,教育事业走上新征程、面对新使命,新的数据将记录教育新发展、新的数据也必将见证教育新辉煌!


来源: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




上一篇:走好新时代职业本科发展之路

下一篇:工信部:2022年1-8月我国软件业务收入64368亿元 同比增长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