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频道

首页>咨询频道> 新闻聚焦 >借力数字化加速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

借力数字化加速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

  发布时间: 2022-10-13      浏览量:1364

当前,数字经济时代已经来临,数字作为关键要素正成为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数字化转型升级促进数字技术与工业体系变迁、组织变革的融合,不断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向纵深发展,实现升级再造,能够有效增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


发挥数字化三大效应

以数字化整合技术链路,发挥“乘数效应”,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梯次渐进,提升产业链运行效率。数字化是产业链供应链组织方式的变革,是发掘数据要素价值的过程,能够在产业链各环节的深化过程中产生价值增值的连锁反应和对整体生产效率的放大作用。一是以数字化打通产业链各环节,可以极大地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资源优化配置效率。数字化的广泛应用能够有效避免供需错配,通过紧密围绕市场需求,使供给方能够更及时和精确地对需求变化做出反应,缩短从市场需求到上游生产的反馈回路,提高信息流、产品流、技术流、资本流在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交换速度,提升产业链运行效率。二是以数字化武装产业链各环节,推动产业链各环节价值增值。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本身价值并不大,只有与其他生产要素融合才能够释放出巨大的数据生产力,通过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在技术链路中对数据要素进行深度价值挖掘和处理,不断开拓价值增值空间,有效提高传统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和产出。在具体应用中,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逐步提升工厂生产线自动化水平,进一步为工厂赋予智慧,在市场决策、数据分析、产品生产、质量管控、售后服务等环节提供支持,使企业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弹性地调整产能,实现个性化定制,制造出更多智能产品。

以数字化聚合生产要素,释放“溢出效应”,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不断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具有边际成本低、边际收益高、运用技术要求高的特性,数字化不仅能够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运行效率,还能够产生“溢出效应”,将激发出更多新需求,衍生出一批新业态、新模式。在传统产业领域,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制造模式发生深刻变化,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出现分化重组,数据应用从互联网、金融、电信等领域逐步向智能制造领域拓展,催生了一批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在企业层面,数字化能够更好地帮助企业打通生产到消费再到生产的链路,推动制造业企业实现精益化生产、定制化生产。如装备制造企业可将产线设备上云,建设企业数字孪生车间,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状态。在新兴产业领域,数字化日益拓展市场主体获取和运用信息的能力,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概念的广泛运用,基于快速反馈的个性化定制、基于社交网络和新媒介的新消费等全新生产和服务方式的兴起,如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线上生活服务等项目迎来空前的市场需求,无人零售、无人配送等高科技行业强势崛起;提供同城物流、定制化餐饮配送、跑腿等各种配送平台和上门服务的平台越来越受到认可,这些都推动着产业链的转型升级,为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注入新的动力。

以数字化统合产业生态,增强“黏性效应”,打造数字化产业生态,促进上下游协同集群发展。随着数字技术的深度应用,企业能够突破地理空间的限制,实现在虚拟空间上的协作。数字化使产业链供应链网络各环节和各要素联系更加紧密,形成跨越物理边界的虚拟产业园和产业集群。一方面,凭借数字化转型产生一批产业链生态主导型企业,带动链上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提升。龙头企业具备率先数字化转型的实力条件,通过数字化转型升级促使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成为涵盖设计、研发、生产、营销、服务等产业链重要环节的生态主导型企业。以产业链条为带动,引导中小企业融入生态主导型企业供应链生态体系,倒逼中小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与生态主导型企业深度耦合,提升整条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水平。另一方面,依托数字化加快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产业链深度融通,构建产业集群数字化生态圈,推动产业链各环节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能够打破各链条的“信息孤岛”,在产业链发展的重要环节,迅速组织创新力量进行科研攻关,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创新链的关键环节,提供持续的资金投入和优秀的人才投入,支撑新技术的突破和应用。通过吸引创新、人才、资金等资源进一步集结,构建具有完善数字化生态的产业集群,更好地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数字化转型升级。如各地以区域、园区为整体的区域数字化服务载体建设,可实现服务“低成本、低门槛、快部署”,推动制造业集群化发展。

 

避免陷入三大误区

为最大化实现数字化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中的“乘数效应”“溢出效应”“黏性效应”,在具体实践中,就要避免陷入“根基不牢”“同质化竞争”以及“单兵作战”三大误区。

一是强大的工业基础是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根基,避免重智能化终端轻工业基础陷入“根基不牢”的误区。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以数字技术为支撑,通过智能化赋能,生产出一系列智能化产品,如移动终端、通信设备等。工业基础是支撑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根基,但是当前我国工业基础支撑实力仍旧薄弱,集中表现在一些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和关键材料自给率低,严重依赖进口。如,芯片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没有芯片,数字化也就无从谈起,但是我国芯片严重依赖进口,每年进口芯片的花费高达3000亿美元,甚至超过了进口石油的花费。特别是在当前中美博弈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易被美国断供影响数字化转型进程。工业基础不强大,即便数字化转型再深入,智能制造也是“外强中干”,最终的智能化产品也难以参与国际化竞争,产业链整体竞争力也难以实现真正提升。

二是数字化不等同于“高新”化,避免陷入盲目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同质化竞争误区。在当前数字化浪潮下,许多地方把数字经济作为未来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重要方向和抓手。有的地区误以为发展数字经济就是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不顾自身基础条件,单纯依靠优惠政策引进项目,盲目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一哄而上”现象广泛存在,造成产业结构同质、企业恶性竞争、产业链低水平原地打转。如,全国在建和已建的机器人产业园近百家,但入园的机器人产业大部分是从事进入门槛较低的系统集成业务甚至是低端的组装加工,真正开展本体机器人研发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数量有限。数字经济的发展不仅仅是发展“高新”的数字产业,数字化与传统制造领域的融合发展也是数字化不可或缺的部分。特别是对于一些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对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改造升级是当前一个时期发展的重点任务,不必不切实际地盲目追求“高新”的数字化产业,对提升当地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百害而无一利”。

三是数字化转型升级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避免陷入产业链各环节缺乏协同的“单兵作战”误区。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的提升关键在于产业链各主体及环节之间紧密衔接,形成上下游协同“作战”的模式。数字化转型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不仅是企业自身要自上而下的转型升级,更是要联合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同转型,只有这样才能使数字化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中实现效用最大化。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实力雄厚的大企业率先完成数字化转型升级,中小型制造业企业由于缺乏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设施、资金、技术等,信息化程度不高,导致产业协同推进效率不高。反之,由于缺乏上下游数字化产业协同,率先完成数字化转型的大企业也往往陷入“单打独斗”的困境,数字化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效果不理想。因此,各地在推进数字化过程中,要树立“链式思维”,加强产业链协同、创新资源协同、人才协同和对外协同,培育数字化生态。

 

几点建议

加强统筹规划和政策指导,使数字化真正成为地方产业链建设的抓手。从国家层面整体统筹,做好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顶层设计,建立自上而下、央地联动的组织模式,统筹协调在数字化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加强前瞻谋划和统筹协同,组织产业、财税、金融、土地、环保等有关部门,建立数字化跨部门协调机制,从技术突破、成果转化应用等多方面针对性地形成一套政策组合拳。加强对地方发展数字经济的政策指导,注重遵循市场规律和产业规律,要防止一哄而起运动式增长,留下一堆无效投资和“烂尾”工程。鼓励地方政府为企业、行业智能化改造搭建软硬件支撑的综合性平台以及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交流平台,提高政企互动水平,帮助企业解决数字化转型升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发挥链内优质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打造良好的产业链数字化生态。全力支持龙头企业对整个行业数字化转型赋能的带动作用,以整机企业的数字化需求为牵引,在城市交通、医疗、教育、商业等重点领域打造一批5G通信及其应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等产业的应用场景,培育一批数字化改造典型,带动链内其他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步伐。同时要鼓励广大企业积极探索平台化、生态化发展模式,改造传统创新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形成示范带动作用。壮大数字生产性服务业,以产业升级为导向,加快发展互联网金融、智慧物流、物联网智能商业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助力产业链数字化升级,以数据流引领物资流、人才流、技术流、资金流,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和跨行业融合的数字化生态体系。

注重夯实工业基础能力,实现数字化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强大的工业基础能力是数字化转型升级的物质技术基础,也是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提升的根源。工业基础薄弱,难以实现精准制造、智能制造,难以提升工业供给能力和水平。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关键是要自主创新、矢志不移地开展科技攻关,集中力量突破通信网络、集成电路、核心电子元器件、人工智能、基础软件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实现关键技术和产品的自主可控,筑牢数字化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根基。加大对数字经济及相关重点产业的创新研发投入,设立重大项目攻关,引导并支持行业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依托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凝练关键共性技术清单,鼓励采用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项目“揭榜挂帅”等新机制,跨区域、跨组织寻求创新资源的最优组合,推动产学研用多主体联合开展技术攻关。

深度参与数字经济国际治理,抢占产业链竞争先机。数据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要加强数字经济治理,超前推动建立完善的数字标准规范和行业规范,包括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保护等,并根据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的程度进行动态调整,以实现在开发利用数据资源的同时保障国家数据安全和保护个人隐私安全,形成数字经济发展的良好秩序。同时,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数字领域国际标准的制定,把技术、产品及时地转化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再力争把中国基于先进技术制定的标准,与国际标准对接,提升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提高我国在全球数字化发展中的参与度和影响力。

资讯来源:工信头条

本文发表于《中国工业和信息化》杂志2022年9月刊总第49期

郝伟伟 李玥儒    赛迪智库规划研究所

上一篇:602万人!广东已成高技能人才的乐土

下一篇:一图读懂2022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