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频道
共建共创,让数字未来“加载”更多创新机遇
发布时间: 2022-11-10
浏览量:1721
基于共同体意识厘清标准、强化共识,有利于营造合作共赢的生态。
融入了江南传统建筑风格的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图/新华社
随着倒计时归零,“桨声舟影、白墙黛瓦”的千年水乡乌镇,再次被镁光灯聚焦。
11月9日,为期3天的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进入进行时。今天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致贺信。习近平强调,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携手走出一条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数字经济活力迸发、数字治理精准高效、数字文化繁荣发展、数字安全保障有力、数字合作互利共赢的全球数字发展道路,加快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组织成立后的首届年会,本次乌镇峰会以“共建网络世界 共创数字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采用“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举办。时至今日,互联网对人们社会生产生活的深入渗透、对人类社会运行方式的深刻改变,已是有目共睹:衣食住行康乐教,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无不被互联网覆盖;从数字产业化到产业数字化,互联网跟产业的融合也渐次深入。由此而来的互联网发展治理议题,必然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关切。这里的“共”,也是命运共同体的共。正如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组织成立致贺信时指出,“网络空间关乎人类命运,网络空间未来应由世界各国共同开创。”无论是2015年发表的《乌镇倡议》,2016年启动的“乌镇进程”,还是2017年发布的《乌镇展望》……都为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智慧”起于担当,兴于对共建共创的助益。可以看到,从2014年的“互联互通 共享共治”,到今年的“共建网络世界 共创数字未来”,尽管峰会主题在变,但不变的是中国拥抱数字世界的开放态度,以及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让数字文明更好造福全球民众的坚定决心。眼下全球正掀起新一轮科技革命,网络信息技术是全球研发投入最集中、创新最活跃、应用最广泛、辐射带动作用最大的技术创新领域,是全球技术创新的竞争高地,国家、地区之间的竞合在所难免。基于共同体意识去厘清标准、强化共识,无疑有利于营造合作共赢的生态。无论是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机遇,还是以共治为锚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都需要坚持多边参与、多方协力,力求共商共为、共同创造。今年乌镇峰会期间,有来自1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各国政府、国际组织、行业机构、互联网企业、高校智库的近2000位代表,数十位外国政府高级别代表,以线下或线上形式,就共同关注的热点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在共商姿态与共为决心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也更为可期。应看到,跟往届比,今年乌镇峰会聚焦数字基础设施、全球发展倡议、弥合数字鸿沟、疫情下的数字社会、互联网关键资源、人工智能与数字伦理等新趋势和新热点议题,就颇具针对性。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39.8%,数字经济规模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二;截至2022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提升到74.4%。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朝着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便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方向加速演进,强化着我国数字经济的活性与韧性。这背后彰显的,就是共建共创的力量。互联网企业的创新力创造力,是共建共创体系的关键支撑:从5G、AI、云计算、区块链、量子信息、数字孪生等新技术,到移动支付、在线购物、远程教育、外卖快递等新模式,都离不开互联网企业在市场要素充分激活下的创新创造。因此,共建共创也是要利用宜商的政策生态与社会氛围,去更好地撬动市场自带的活力,发掘互联网自身的潜力。当然,在互联网发展出现了部分问题的情况下,必要的规范引导也不可或缺。这两年,从反垄断到互联互通,监管层面也在因时而变,究其基调,仍在于“规范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本质上,规范化监管也是共建共创的一部分。过去十年,是中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10年,其成效验证了共建共创的必要性。如今,乌镇峰会已进入到第9个年头,“9”在中国的寓意也是“久”,但愿内蕴共同体意识与善治基因的共建共创主题持久下去,进而为数字未来“加载”更多希望,最终化汹涌澎湃的数字浪潮为润泽民生、造福人类的甘泉活水,长久流动。
来源:新京报评论
上一篇:孙春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下一篇:职业行动能力培育的“五个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