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频道

首页>咨询频道> 新闻聚焦 >项贤明: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多出人才

项贤明: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多出人才

  发布时间: 2022-12-02      浏览量:1229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一条就明确指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可以说,关于这一根本目的的表述,准确地表达了我国进行教育改革的初心和使命。



项.jpg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理论界给教育赋予了很多非本质阐释。如有的说,教育既是一种投资又是一种消费,教育要拉动内需还要为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服务。我认为,在强调教育社会功能的同时,我们切不应忘记教育自身的质的规定性。在本质上,“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无一不是以努力促使学生学得更好、更好地学为目的的。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恢复高考等重大教育改革,到今天建设优质公平的教育体系,我们的教育改革始终没有离开“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这一根本目的。这一点,在党和国家一系列重要文献中都有明确的反复强调。


    当前,我们正在下大决心努力推进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内外学业负担的教育改革。在这一改革过程中,我们仍然要牢记教育改革的初心和使命,减负必须为培养人才这一根本目的服务。在落实“双减”政策过程中,我们必须时刻牢记:减轻中小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学得少一点、学得简单点,而是要让学生学得轻松活泼一点,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得更多、学得更快、学得更好。有关部门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衡量一个地区教育工作做得好不好,在培养优秀人才方面取得的成绩才是评价教育工作好坏的根本标准。


    “减负”,作为教育工作达成优异政绩的多种手段之一,的确是我们当前应当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但是,在“减负”的改革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防止出现“目标置换效应”,要防止忙着忙着就迷失了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进而错把手段当成目的,以“减负”的成绩取代教育培养人才这一真正的教育成绩。迷失了培养人才的根本目的,就可能给教育改革带来灾难性后果。


    “减负”,作为一场教育改革,必须从改革教育体制、改进课程教学、改良学习方法、改善教育环境等细微处入手,脚踏实地,循序渐进。要通过改进教育教学过程,建立一个丰富多样、更具可选择性的现代学校课程体系,提供更加适合每个人个性发展的教育,激发学习兴趣,让中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得更多、学得更快、学得更好。在这诸多改革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关键的一环。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教育不再是一种被强迫的过程,学业也就不再会是一种负担。


    既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又要培养出一大批优秀人才,关键在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从唯分数的应试教育质量观,转向更加全面、更加长远的素质教育质量观。要从根本上改变简单以分数论英雄的评价方式,转而以是否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优秀人才这一长远成效作为评价教育工作的标准。要实现这样的教育质量观的转变,改革人才选拔机制,特别是改革高校招生考试和录取制度,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近年来形成的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局面,虽然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但急功近利的教育质量观无疑是最根本的原因。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并不是我们的学生学得太多太难了,而是急功近利的教育给学生施加了太多有害的、无意义的压力。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教育质量提高了,相反,我们的教育质量因应试教育带来的无意义的学业压力而降低了。


    “公平”和“质量”是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两大主题,党和国家一直强调的是“优质而公平”的教育。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教育公平当然十分重要,但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质量是教育公平的条件之一,没有质量的教育公平,是没有意义,也是没有价值的。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我们办教育的目的就是为国家和民族培养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人才。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进行教育改革,根本目的也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人才。


来源丨中国教育智库网

作者丨项贤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理论与政策研究院院长



上一篇:锚定职业本科教育发展风向标

下一篇:勇立教育数字化时代潮头 ——我国教育数字化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综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