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频道
加强职业学校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软硬件水平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发布时间: 2022-12-13
浏览量:1687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前不久,来自浙江建设技师学院16级建筑装饰技师班的“00”后小伙马宏达在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中的“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中夺得金牌,实现了我国在这一项目上金牌“零”的突破,他也被网友戏称为“刮腻子”世界冠军。 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于9月中旬至11月下旬在德国、日本等15个国家分散举办,比赛项目共62个。作为最高层级的世界性职业技能赛事,世界技能大赛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其竞技水平代表了当今职业技能发展的世界先进水平。随着中国选手在世界技能大赛上的摘金夺银,他们背后的职业学校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国家不断强化职业教育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修订了职业教育法。 为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吸引力,近期,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了《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求全面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 夺得金牌后的马宏达收到了很多企业抛来的橄榄枝,但他依然坚定地选择留校,“技艺需要传承,我想留在学校做教练,培养更多的学弟学妹成为新一代的技能人才,让他们走向世界的舞台,交流青年技艺。”记者了解到,目前学校已与他签订了入职协议,他成为了一名教师,同时也是学校的世赛教练。 如今头顶世界冠军光环的马宏达在六年前也曾迷茫过,因为中考发挥不佳,他无缘普通高中。当时在很多人眼中,普通高中和职业学校是人生的一道“分水岭”,最终选择报考职业学校的他也被人认为未来将暗淡无光。 不可否认的是,职业教育一直以来并不被大众所看好,很多家长戴着“有色眼镜”看待职业教育,认为孩子上了职业学校就意味着“低人一等”。 为改变这种错误思想,不断加快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法在今年迎来了时隔26年来的首次大修。修订后的职业教育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了“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明确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职业教育既是国计也是民生,发展职业教育不仅事关新时代教育发展,更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共有职业学校1.12万所,在校生超过2915万人。 职业教育前景光明,但不少学校的办学条件却有待提高。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有关负责同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办学条件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但我国职业教育投入欠账较多,中职学校办学基础薄弱,各级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长期相对偏低,办学条件普遍不达标,“空、小、散、弱”问题突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吸引力。 国家一直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改善工作,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为此,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五部门印发《方案》,要求通过科学规划、合理调整,持续加大政策供给,使职业学校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办学条件显著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整体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吸引力显著增强。 技能实操一直是职业教育中的重中之重,但从此前曝出的一些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来看,不论是教室环境还是教学实验器材等仍存在很大欠缺。加强职业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方案》提出的重点任务之一。 《方案》指出,各地要全面核查职业学校基础设施,针对拟保留学校,要分类制定办学条件补齐方案。 《方案》强调要针对职业教育制定“倾斜政策”,要求地方有关部门在制定教育用地规划时向职业教育倾斜,在用地指标达标的前提下大力加强职业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简化职业学校新建或改扩建增容建设项目审批程序,支持职业学校快速补齐土地、校舍缺口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校园占地和校舍建筑,学校独立产权部分应占一定比例,确需租赁的,租赁期限应与学校办学规划相匹配,并以协议或补充协议等方式加以保障,具体要求由各地自行确定。 为保障职业学校学生的实操实训,《方案》要求各地要加强教育相关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汇聚各方资源建设一批集实习实训、社会培训、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水平实训基地。职业学校要按照达标要求,配齐配足图书、计算机、实训设施等,加快设备更新和管理,及时将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引入教学。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模式,也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修订后的职业教育法鼓励企业举办职业教育,并明确对深度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奖励、税费优惠等政策激励。 为推进产教融合,《方案》鼓励企业以设备捐赠、场所共享等方式支持和参与举办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型企业享受组合式激励政策可适当与企业相关投入挂钩。 针对当前各地职业学校存在的良莠不齐、分布不均等问题,《方案》提出要整合资源优化布局。 《方案》要求各地统筹区域职业教育资源,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采取合并、集团化办学、终止办学等形式,优化职业学校布局,合理确定招生规模。对办学质量差、社会不认可、各项指标严重不达标的学校要依法进行合并或终止办学。个别偏远地区职业教育资源不足是职业教育发展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此,《方案》明确提出对边远脱贫地区要稳定规模,城市中心区要提质扩容,建设好一批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中等职业学校。 记者注意到,在提升职业学校硬件设施的同时,《方案》也注重提升学校的软件建设水平。 师资力量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也是学校最重要的软件资源。 据统计,全国职业学校专任教师规模已从2012年的111万人,增加到2021年的129万人。但由于历史欠账多、发展底子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仍存在教师队伍区域性结构性不平衡,“双师型”教师不足等薄弱环节。 对此,《方案》提出优化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各地要按照职业学校师资配备标准,用好盘活事业编制资源,优先支持职业教育。在选人用人上进一步扩大职业学校自主权,在教师招聘、教师待遇、职称评聘等方面,允许学校自主设置岗位,自主确定用人计划,自主确定招考标准、内容和程序。通过“编制周转池”“固定岗+流动岗”“设置特聘岗位”等方式,吸引优秀人才从事职业教育工作,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与职业学校教师双向流动。 为保障从中央到地方对职业学校的投入,《方案》明确,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强国推进工程资金支持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财政部、教育部在安排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时,将各地达标工作作为重要考虑因素。各地要加快出台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配套政策,有效配置土地、资金、编制等公共资源,为实现办学条件达标提供保障。 《方案》同时要求学校举办者要加大投入,要积极申请并用足用好地方专项债券、预算内投资、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等政策资金,加强职业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学校基础设施与办学规模相适应。要把支持学校发展的资金更多用于办学条件达标工作。 “投入应当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是投入一次后,就一劳永逸了。”浙江建设技师学院院长钱正海指出,产业的技术在不断地迭代升级,职业教育的各方面也需要不断地迭代升级,从国外经验来看,最先进的设备应该在职业学校,如果有设备更新,职业学校应当先更新,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够受到企业欢迎。 记者注意到,《方案》在提出全国各地职业学校办学条件重点监测指标全部达标的学校比例,到2023年底达到80%以上,到2025年底达到90%以上的总体目标的同时,也明确强调,到2025年底仍不能达标的学校,将采取调减招生计划等措施。
上一篇:打造中国高等教育“金名片” ——我国教育数字化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综述之二
下一篇: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精神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访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