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频道

首页>咨询频道> 新闻聚焦 >上完中职上本科,没有“升学考”如何把关人才质量?

上完中职上本科,没有“升学考”如何把关人才质量?

  发布时间: 2023-01-05      浏览量:1741

职业教育推动中高职贯培养的新模式,不能偏离培养技能人才的导向。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意见》提出,推动中高职贯通衔接培养,支持优质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学校联合开展五年一贯制办学,推进中等职业教育与职业本科教育的衔接培养。


     中高职贯通、中本贯通的主要培养模式是,三年中职加两年高职,完成学业获得高职文凭,三年中职加四年本科,完成学业获得本科文凭。
      作为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探索,过去多年来,我国各地都在推进中高职贯通(包括3+2模式,五年一贯制等)、中本贯通模式,有的地方这两者的招生比例已占到中职学校招生规模的一半左右。

     此次发布的《意见》再次提到推进中高职贯通、中本贯通衔接培养,既是对各地实施贯通衔接培养的肯定,也预示中高职贯通、中本贯通衔接培养的力度会进一步加大,成为中职招生、培养的主流模式。


中职毕业生升学为主,就业为辅的新趋势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职毕业生在毕业后选择升学,我国所有中职学校均可和高职、职业本科合作办学,实行衔接培养。这既可满足所有中职学生的升学意愿,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又可一体化建设中高职贯通、中本贯通课程体系,让中职学生不再花时间为升学做准备,而是为成为高素质技能人才打好技能基础。
      从2019年起,我国高职三年扩招300万。对应高职扩招,我国各地均取消了中职毕业生升学比例限制,随之中职教育“断头路”被打通,毕业生选择升学的比例大幅提升。根据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2020年全国中职毕业生抽样调查》,在近两万份样本中,就业的比例仅为35%,在约65%升入高等院校继续学业的中职生里,约10%升入本科院校。
      而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中职学生毕业以后直接升学的比例已在75%以上,有的省份甚至达到85%以上。可见,中职毕业生将至少读高职,成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大势所趋。
      中职毕业生都将升学,要么上高职,要么上职业本科、应用本科,这就对中职的招生和培养提出新的挑战。过去,中职主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中等职业技术人才,而当前学生以升学为主要出路,中职会不会偏离培养技能人才的导向而是以升学为导向,围绕技能型高考或职教高考开展教学?
      回应这一问题,就需要中职重新定位办学功能,并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职教育不能再简单地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中等职业技术人才;也不能以升学为导向,围绕升学考试开展教育。既满足学生升学需要,又避免升学导向的选择,就是实行中高职贯通、中本贯通模式。

如何防止“混文凭”现象?



      实行贯通培养模式,其实是多赢之举。


      首先,可以消除不少在中考时分流进中职的学生和家长的焦虑,被贯通培养项目录取,也就基本“预订”了上高职或上职业本科。这和上一般普通高中的出路其实差不多,从近年来的高考看,一般普通高中的学生,也主要是进应用本科、职业本科,还有的进高职高专院校。
其次,这让中职办学与高职办学、职业本科办学有机衔接。中职学校也不再盯着中职毕业后学生的出路办学,而会和实行贯通教育的高职、职业本科、应用本科,共同设计中职教育课程,让贯通教育模式,提升整体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当然,也有人担心,中高职贯通、中本贯通模式会降低培养质量要求,出现学生“混文凭”的问题。
      要知道,贯通模式没有统一的“升学考”,接受贯通教育的学生被高职、本科“录取”进入高职阶段、本科阶段学习无需参加升学考试,而只需通过转段考试即可。这的确会让人担忧,会不会有培养水分的问题。
      事实上,若仍以升学考试进行质量把关,这还是传统的考试质量观。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显然不能再单纯依靠考试,而需要强化对学习技能过程的评价。更何况,在中职毕业生都可以升学的情况下,就是组织升学考,也不可能设置高的门槛。

      因此,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更应该强调的是培养质量把关,即实施“宽进严出”培养。如此,才能避免中职与本科贯通,只是看起来很好。


撰稿/熊丙奇(教育学者)


来源:新京报评论





上一篇:构建教育数字化制度体系,塑造学习型社会发展新格局

下一篇:中国信通院||《区块链白皮书》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