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频道

首页>咨询频道> 新闻聚焦 >啃下办学条件达标硬骨头,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质量职业教育

啃下办学条件达标硬骨头,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质量职业教育

  发布时间: 2023-01-09      浏览量:1658

从整体上看,我国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发展并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但是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一直是困扰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的薄弱环节,广受社会关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促进教育公平”,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近日,由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五部委印发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为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提出了基本标准和方案措施,是保障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所需硬件标准的重要举措。

推进《实施方案》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的关键举措

《实施方案》的政策目标是持续加强学校基础能力建设、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激发学校办学活力,不断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切实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这是职业教育领域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体现。

《实施方案》制定了职业学校办学条件重点监测指标。职业学校包括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制定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重点监测指标,包括基础设施、仪器设备、师资队伍、师生比例以及生均图书等。重点指标制定均参照相关部委对所属领域行业的中职学校设置标准,并根据教育事业发展优化对部分指标释义而制定,其中艺术类中职学校、边远脱贫地区中职学校的重点监测指标,则以中职国家标准主要监测指标为基础,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自行制定具体标准,并且根据边远脱贫地区中职学校的办学条件,其办学标准还可适当放宽;高等职业学校办学重点监测指标,则依据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规定中的学校分类和合格标准,并根据教育事业发展优化对部分指标释义而制定。这充分体现了国家以满足人民对教育的需要为宗旨,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根据实际情况,坚持分类分层次、实事求是办学原则,循序渐进的不断提高职业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

《实施方案》提出了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当前,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吸引力,尤其是高职高专自2019年实施扩招以来,三年累计扩招413万余人,总体办学规模相比扩招前激增约38.92%,严重稀释了教学资源;中职学校办学基础薄弱,各级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长期相对偏低,在曾经“一个地区办一所中职学校”的思想指引下,不少学校办学条件不达标,“空、小、散、弱”问题突出,距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相去甚远。《实施方案》从优化资源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师资队伍、改善教学条件等软硬件条件方面对职业学校提出达标重点监测任务,且持续跟踪定期督查督办,制定达标通报和考核奖惩机制,要求全部达标的学校比例,到2023年底达到80%以上,到2025年底达到90%以上。对于到2025年仍不达标的职业学校将采取调减招生计划等措施,切实提高职业学校的办学形象和办学质量,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规范化、标准化办学的基础支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教育现代化支撑国家现代化,在实现现代化的征程上,教育现代化必须先行一步。基础设施是职业学校办学的物质资源,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有力基石,将为职业教育提供氛围支撑、物质支撑和知识内容支撑。《实施方案》要求地方有关部门在制定教育用地规划时向职业教育倾斜,支持职业学校快速补齐土地、校舍缺口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要求职业学校举办者加大投入,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学校校舍、教室和实验(实训)室标准化建设。这将有利于改善与提升职业学校整体环境水平,有效改进学生的学习氛围与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习成效的提升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努力提高教师队伍质量是职业学校办学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履行教育职责、培养人才最重要的践行者。当前职业学校教师队伍规模和质量整体水平不断改善,但是仍然存在教师数量和编制不足、双师型教师能力不足、专业化发展支持不够、工作成就感较低等突出问题。《实施工程》要求各地用好盘活事业编制资源,优先支持职业教育;在选人用人上进一步扩大职业学校自主权,在教师招聘、待遇、职称评聘等方面,允许学校自主设岗,自主确定用人计划,自主确定招考标准、内容和程序;吸引优秀人才从事职业教育工作,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与职业学校教师双向流动。这将有利于缓解教师编制不足带来的矛盾问题,为职业学校广纳人才、唯才是举,建立一支知识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达标,教学经验丰富,事业心、责任心强的教师队伍提供便利;同时,也为职业学校打通了“校企合作”“产学研融合”的教师培养培训道路,利用更加灵活的决策自主权,更加高效的管理执行力,更加适应市场需要的灵活性,更加贴近市场需求的亲和力,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提高教师队伍质量。

持续改善教学条件是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支撑

《实施工程》要求各地加强教育相关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汇聚各方资源建设一批集实习实训、社会培训、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水平实训基地。当前职业教育大发展阶段,实习实训是职业教育“做中学”,“学中做”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不可或缺的手段,而“集实习实训、社会培训、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水平实训基地”为学校、企业、社会等多方联动、深度融合、齐聚发力、合作共赢的合作机制提供了可能;《实施工程》还强调职业学校要按照达标要求,配齐配足图书、计算机、实训设施等,加快设备更新和管理,及时将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引入教学,提高校内校企实训基地利用率。为进一步督促职业学校加大办学投入,夯实办学基础,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整合资源和扩大投入是提升整体职业教育办学综合实力的重要保障

《实施方案》提出要优化存量,做优增量;推进区域职业教育资源整合、优化布局、共建共享,盘活资源,落实新增教育资源向职业教育倾斜政策。强调对办学质量差、社会不认可、各项指标严重不达标的学校,依法采取或合并、或集团化办学、或终止办学等方式,重新整合教育资源,优化职业学校布局。边远脱贫地区稳规模,城市中心提质扩容强质量,建设好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学校。

扩大资源投入是重中之重,《实施方案》提出实行中央支持,地方为主的原则,中央、地方、学校三级联动,压实省级统筹和学校举办者主体责任,鼓励职业学校多渠道筹措办学资金,用足用好各类资金。在保障学校正常运转经费基础上,将发展资金更多用于办学条件达标工作,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流向职业教育,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实施方案》的发布,将形成对职业学校办学条件的常态评估,有利于优化职业教育结构布局,补齐短板,整合优势资源,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质量。(作者 和震,北京师范大学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院长;胡迎春,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访问学者)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上一篇:职业教育改革转向何方

下一篇:中国信通院||大数据白皮书(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