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频道

首页>咨询频道> 新闻聚焦 >中国教育学会张东升:发展中国特色国际教育体系势在必行

中国教育学会张东升:发展中国特色国际教育体系势在必行

  发布时间: 2023-02-07      浏览量:1719

“国际化特色学校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国际化进程的新样态,是我国基础教育多样化的重要体现。”日前,由顶思TopSchools、粤港澳办学团体发展协作会、集思未来联合主办的RAISE2022教育创新发展大会在广州召开。中国教育学会国际教育分会秘书长张东升在致辞中表示,尽管过去几年受疫情和国际关系的影响,国际教育的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但在坚持改革开放的国策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国际教育肩负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使命,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会后,张东升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提到,从20世纪90年代发展至今,中国国际化特色学校已经从学习、引进阶段迈入融合创新、建设中国特色国际教育体系的新台阶。在他看来,教育国际化并非西方化,也非国际趋同化,而是要以我为主、立足本土,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教育势在必行。


同时,对于广东国际教育的发展,张东升也充满期待,他表示,希望广东能在中国特色国际教育体系的创新上出经验、出成绩,给全国其他省份带来示范效应。



国际化特色学校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推进教育国际化的主力军


张东升在专访中表示,国际教育实际上是各国教育的要素——理念、课程、人员等在国际间的交流和互动,“我们吸收国外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引进其他国家的教师和教育资源,在推进我们的改革创新,提升教育质量的同时,不断地向其他国家输出我们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发展经验,成为参与国际教育治理的重要力量。”

他认为,国际教育存在于所有教育样态当中,国际化特色学校,则是国际教育在一定时期的一种特有办学模式,以中外合作办学为主体,也包括一些采用较多国际元素的办学实体,是我国基础教育多样化的重要体现。国际化特色学校立足于中国办学,部分采用国际的办学理念、教育方法和课程体系,其本质是中国教育行业的一次现代化探索和尝试,国际化特色学校还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推进教育国际化的主力军,是中国参与国际教育治理的探索者。

张东升表示,人民群众对于高品质国际特色教育的需求,以及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为国际化特色学校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中国的国际化特色学校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到21世纪的头20年的高速发展,学校数量从个位数增加到1000多所。

他认为,中国的国际化特色学校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各所学校都以为学习、引进为主,“具体表现为越西方化越好,越国际化越好,采用国际课程、引入国际教师,甚至是校园建筑风格、学生校服都不约而同地模仿了欧美学校的样式。”

随着实践不断深入,国际化特色学校也逐渐发现国际课程、教材、学生评价方法等和国内教育政策、育人目标以及社会生活特征存在很大差异。进入第二个阶段,也就是融合创新阶段,但“这个过程比较零碎,不成体系,但各校都在尝试。”各所学校不断尝试培育本校特色,把过去所学习引进的国际教育理念、课程理念、办学特点和中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我们已经在融合的基础上开始创造和培养具有强烈中国色彩、中国符号的国际教育。”

这也是国际化特色学校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打造自己的国际教育体系张东升表示,这其中最重要的是打造自己的课程。他介绍,目前国内已有教育集团开始尝试打造一套未来能与IB、ALevel等处于同样发展水平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体系。第二方面是教师,国内国际化特色学校越来越重视培养自己的双语教师。“我们发现,在日常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中,国内双语教师更能把中国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和国外的内容做结合,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此外,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也在不断实践。“这些大家都在做,起步非常好,势头也非常好,我认为方向也很正。”

接下来,国际化特色学校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教育的行业组织,如中国教育学会国际教育分会为搭建中国特色国际教育体系进行推动,提供服务和支撑,发现和总结一线的学校涌现出优异的教育教学成果和工作经验,并通过科学研究将其体系化、科学化,为打造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体系提供参考和借鉴,为中国教育走向世界架桥铺路。

张东升表示,面对中国国际化教育的新生态,广大从业者必须认识到,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但教育国际化并非西方化,也非国际趋同化,而是要立足本土,因此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教育体系势在必行。



规范与创新,建设中国特色国际教育体系


在他看来,立足中国本土办学,为国家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人才是新时期中国基础教育国际化和国际化特色学校的使命。

他告诉记者,新时期国际特色学校面临的首要任务是规范,“前一个时期,因为过于关注发展的速度,导致存在很多问题,现在国际特色学校要积极适应新时期国家教育规范化的政策环境,会经历一个阵痛期。”

第二个任务是在规范的基础上创新,张东升强调,既要融合创新,也要守正创新。“归根结底,我们在学习借鉴其他国家在国际教育上的研究成果、发展经验以外,也要去培育和打造属于自己的东西。这是未来中国国际教育发展的使命,也是存在的根。”在他看来,打造自己的国际教育课程,培养本土的教师,形成自己的国际化特色学校的评价标准以及发展目标,是每一个国际教育研究工作者、实践者,特别是国际化特色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面向未来,国际教育工作者应如何助力中国特色国际教育体系的建设?张东升表示,第一个任务是开展研究,“通过理论研究、政策研究、发展研究,找到我们中国国际教育的根,回答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国际教育的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发展目标是什么?对民族复兴,国家强大,文明进步的贡献在哪?只有深入回答这些问题,才能够为教育管理部门制定政策提供足够的基础,为教育管理部分支持和引导国际教育提供更多参考,国际教育才能获得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支持,获得更好的发展。”

同时,我们要胸怀国之大者,发挥不可替代性,为我们民族培养创新人才、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人才。第三是要开展中国特色的国际教育,抓住现有资源,解决缺乏系统化的问题。


期待广东在中国特色国际教育体系的创新上出经验、出成绩


会上,中国教育学会国际教育分会副秘书长苑大勇、顶思联合创始人徐康乐联合发布了《国际教育行业发展报告(2022版)》,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大陆新增38所国际化特色学校,总量达到1379所,新建校增速连续第三年放缓,而广东省以12所新建校的增量领跑全国,广州的国际化特色学校数量也增至70+所。

对此,张东升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广州是中国改革开放中最前沿的城市,广州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国际教育的发展,制定了《广州市教育对外开放“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性和引领性的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在全市基本建立起基于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的基础教育国际化发展平台”。中国教育学会国际教育分会参与了首批国际窗口学校的创建和培育工作,从各学校取得的成果看,在坚持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前提下,各学校在开展学生国际理解教育,促进课程融合创新,培养国际视野的双语教师等方面定位明确,工作扎实,各具特色,成绩斐然。

对于广东国际教育未来的发展,他认为,广东具有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在过去的工作中就启动建设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在《广东省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教育示范区,是新时期广东省教育发展的一大亮点,对于中国特色的国际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张东升指出,教育的国际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无论是推进中国式的现代化的历史使命,还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目标,都需要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同时具有全球胜任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这是我国国际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他期待,未来有更多各级各类学校能够从这个角度理解和实践国际教育,出成果,出特色。中国教育学会国际教育分会将积极支持和参与广州基础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的建设,积极支持和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教育示范区的建设,为与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密切合作,为中国特色国际教育的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

来源:南方都市报-南都教育



上一篇:亿欧智库II2022 中国信创产业竞争力研究报告

下一篇:职业教育 我们看见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