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频道

首页>咨询频道> 新闻聚焦 >职普融通,该从何处着手?

职普融通,该从何处着手?

  发布时间: 2023-02-08      浏览量:980
      2022年12月,教育部发布《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其中在两处提及了“职普融通”,一处是在“职业教育发展”中,提出“以推动职普融通为关键”,另一处是在“战略任务”中提到,“在职业学校关键能力建设、产教融合、职普融通、投入机制、制度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改革突破”。“职普融通”作为一个重要职业教育新名词出现,引人注目。
      实际上,基于当前的职业教育现实语境,“职普融通”的内涵其实并不复杂。从理论上说,就是实现普通高中(以下简称“普高”)和职业高中(以下简称“职高”)携手合作,开展办学资源共享。此旨在推动职普协调发展、相互融通,让不同禀赋和需要的学生能够多次选择、多样化成才。这对于扭转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消解职普分流带来的教育焦虑,将会产生重要作用。
      但是,作为一种新型办学模式,“职普融通”的真正开展,从理论的吸收消化到实践的转化落实,不仅需要时间来实施推行,而且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应该从何处着手,在哪些关键点上准确发力,从而有效实现职高和普高的互相融通,没有过去的经验可以借鉴,其实是“摸石头过河”。因此,关于“职普融通”,从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到具体的办学行为,都需精细论证、谨慎实施。
      首先,职业教育理念的渗透要从真正的源头——小学着手。目前国内的职业教育分流,是在初中学业完成后进行,基本上按照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生源切割,难免为职业教育打上了“差生教育”的标签,尽管职业教育只是一种教育类型,和普高相比不应该有好坏之别。职业教育其实是一种适应性教育,与很多人的能力特征和职业倾向有着天然的耦合性,换句话说,就是天生吃职业教育“这碗饭”的。但是,由于规则是按照学生的学业成绩来进行职普分流,学生和家长往往会碍于情面,尽力往普高方向努力,职高则变成他们最后的无奈选择,尽管他们的内心对于职高有着一定的认同。
如果从小学阶段就开始职业教育理念的渗透,学生对于职业教育和个人能力兴趣有着清晰的认识,职普分流就不会如此艰难。比如,在芬兰的小学阶段,学生不仅要学习传统的课本知识,还要学习如何做饭、做家务,学习如何理财、微观经济学知识,要了解各种职业和这些职业所需要的基础技能。这样的做法,一方面可以让职业教育的理念和内容为社会大众所熟悉,消除职业教育歧视;另一方面,可以尽早地帮助学生发现和挖掘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特长,让他们对于未来的职业选择有一定的预期。有了这样的职业教育理念积淀,职普分流就相对容易得多。
      其次,要充分利用政策杠杆,保障职高和普高之间的学籍双向顺畅流动。比如,在普高学生的课程中接入职业技能的学习内容,细化“职普融通”的课程设置、学分互认等内容,对普通高考以及目前正在试点推行的“职业高考”进行规则的局部修改,保障职高和普高学生的高考模式选择权利。无论是职高学生还是普高学生,都可以在高中阶段,根据对于自己能力特点的了解,以及对于未来职业选择的认知,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高等教育专业学习内容。从目前来看,职高学生的就业选择面日益窄化,他们通过参加高考等教育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已经是一种不可逆的趋势。基于此,未来,每一个职高生都可以通过参加高考进入高等学校继续深造,应该也必须成为可能。
      当然,这样的双向流动的前提,是提高中职学校的课程教学质量,通过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增加课程考试密度和难度的方式,改变目前中职教育总体上教学水平较弱的格局。毕竟,无论是普通高考还是职业高考,都属于应试教育,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表现都有一定的要求。同时,要积极改善职高的办学水平,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增加普高学生向职高流动的意愿。
(朱小峰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高教研究所所长)

来源:浙江工人日报

上一篇:职业教育 我们看见未来

下一篇:人民时评: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