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Open AI 推出的新型人工智能产品 ChatGPT 引发舆论风暴。作为一款生成式人工智能软件,ChatGPT 的强势登场将教育推向一个更加未知的方向。甚至有人认为,它正在重塑教育的底层逻辑。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教育科技团队着手布局「类 ChatGPT」技术,引发新一轮 AI + 教育革命。
不能否认,教育与 AI 深度融合的时代已经到来。
面向未来,AI 入局会如何改变学习体验和教学效果?是否会替代传统教师角色?3 月 13 日,多鲸举办「三人行」直播,网易有道首席科学家段亦涛,第 74 届科幻雨果奖得主、童行书院创始人、芳景科幻创始人郝景芳,多鲸资本创始合伙人姚玉飞齐聚云端,共论 ChatGPT 时代, AI + 教育的多种可能性。
连日来,ChatGPT 的爆火带动概念全线爆发,数字经济相关板块集体走强,各路「英雄」纷纷下场竞技,直接推动一线生产生活、社会治理、教育教学等领域发生深刻变革。
「这是一次质变」。面对本次以 ChatGPT 为代表的,由语言模型引发的 AI 热潮,网易有道首席科学家段亦涛坚定表示:「网易有道一直密切关注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发展,这次 ChatGPT 的爆火明显与以往不同。ChatGPT 打破了以往以人工设置学习目标为导向的学习模式,实现了人工智能技术领域模式的创新突破。可以说,它的出现让我们不再停留于机器学习,而是真正迈过了人工智能这个门槛。」
但要想将 ChatGPT 真正化为己用,还是要先学会扬长避短。段亦涛解释,ChatGPT 本质上是一个通过语料数据学习词语概率分布的语言模型,技术上来说并不新奇,真正神奇的是人们发现语言模型在足够大的规模下通过自监督的训练方式就可以获得很多能力,同时找到了「调教之法」,让 ChatGPT 的输出内容符合社会价值导向和逻辑思维结构,将其模型潜能充分释放了出来。但目前来看, 将 ChatGPT 的应用高效化、小型化,仍是一个需要攻克的难题。ChatGPT 现实表现优劣并存,并非高居神坛。
优势在于,ChatGPT 能与用户进行对话,并且实际效果惊艳。在训练过程中,ChatGPT 能够通过处理海量语料,持续学习预测,不断优化输出内容的精确性。ChatGPT 与用户的对话内容并非仅局限于现在市场上的聊天机器人,ChatGPT 能跟随用户的 prompt(指令)实现诗词写作、代码续写甚至图表制作等多模态功能。借助语言模型目标的训练,ChatGPT 掌握了多种技能,甚至包含一部分抽象能力。有研究表明,ChatGPT 甚至具备了一定的共情能力,「 ChatGPT 对真实世界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经过心智理论(Theory of Mind)的研究者测量,ChatGPT 能够达到 9 岁孩子的心智水平。」假以时日,大规模语言模型一定能够有更出彩的表现。
但目前 ChatGPT 并非在各个方面都能交上「优异答卷」。段亦涛认为,一来, ChatGPT 在一些特定领域的任务上弱于专用模型。由 ChatGPT 输出的文字,从逻辑、表达层面上来看很光顺,但内容往往深度却不足,在事实层面亦会出现错误。其最核心的关键点在于,AI 没有「真知」的概念,缺乏对事实的判断能力,需要人工辨别 ChatGPT 内容的真伪。二来,ChatGPT 基座模型规模巨大,包含 上亿个参数,效率提升仍有空间。除此之外,ChatGPT 还有可能脱离权限约束,发生「越狱」问题,存在潜在危害。
因此,当前阶段面对 ChatGPT ,学会扬长避短,才能做到左右逢源。段亦涛指出,遵循扬长避短这一思路,网易有道正在努力尝试将 ChatGPT 优秀的语言处理技能应用到产品和技术中。同时,网易有道也正加紧自研模型,并争取在小型化、高效化上找到突破口,实现 AI 技术垂直化落地。
对于专注通过技术手段培养儿童创造力思维的童行书院来说,ChatGPT 也带来了新的机会。童行书院创始人郝景芳表示,借助 ChatGPT 的语言优势,童行书院正在着手训练自有机器人:「机器人会全面入驻童行书院的各项工作,担当起客服、销售、助教的职责等等。但凡是能够在语言环境里完成的任务,ChatGPT 都可以慢慢做好。现在在教研方面,我们也已经使用 ChatGPT 作为辅助,去设计一些课堂活动。未来,通过大量借助机器人的力量,我们也能够更高效地服务更多客户。
以 ChatGPT 为代表的 AI 技术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在教育领域应用落地场景丰富,将极大赋能用户体验和教学效果。
毋庸置疑,ChatGPT 将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郝景芳认为,未来学校一定会应用 ChatGPT ,并且会迅速普及开来。在她的畅想中,ChatGPT 尤其可以在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方面发挥辅助作用。例如在写作中,ChatGPT 可以帮助孩子完成基础性文本处理工作,而将完善、润色文章的创造性工作留给孩子,既提高整体教学效率,也充分培养创造能力。
ChatGPT 本身也是最有力的「教具」之一。ChatGPT 到底能做到什么?工作原理是什么?如何去实现指令、达成目标?相比表层的编程语言,解答这些问题所培养的逻辑思维才是真正有价值的。郝景芳表示,这也是童行书院始终坚持以创新为导向、采用项目制学习的原因:「只要做以创新为导向的教育,就永远也不会惧怕任何工具的到来。」童行教育致力于为 4 至 10 岁的儿童打造跨科学、人文、艺术等多门类学科的通识基础课程,也是意在帮助孩子培养融合学科的逻辑思维,养成敏感的前沿嗅觉。
不仅如此,AI 技术也正在摆脱「物」的束缚,以更拟人化的方式赋能教育。段亦涛认为,以 ChatGPT 为代表的 AI 技术基于极强的语言处理能力,能够担当起一个练习伙伴或虚拟教师的角色:「就拿学英语来说。要练好口语,对手非常必要。但很多同学其实缺乏这样的机会,这类技术就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能,它能够搭建语言环境,指出发音错误,并且帮助我们快速用母语方式组织思路。」
郝景芳同样认可 AI 技术作为虚拟教师的发展前景:「其实从几年前,童行书院就在使用 AI 技术制作虚拟教师。在《哲思之旅》、《时空之旅》等课程中,我有一个虚拟化身叫做樱桃舰长,我会专门录制语音,来解答孩子们很多生活、学习上有趣的问题。但从人力成本来讲,任何一个真人教师都不可能同时服务 100 万个孩子。如果樱桃舰长可以更加智能,学会我与孩子的互动方式,就能服务更多孩子。童行书院对此需求很大。」
她特别强调 AI 技术对实现教育公平的重大意义。在她看来,未来的教育很有可能将是在真人教育理念、思路、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训练更多的 AI 虚拟教师、助教,来解决优质教师的稀缺性、辅导孩子数量的有限性等教育公平问题。课堂里,小班课模式将得以普及,虚拟教师承接学界大咖思想、知识,直接参与教学训练,确保每个孩子接受优质教育资源。下课后, AI 技术辅导作业,进一步推动家庭场景转变为学习空间,保障孩子自习效率。不仅如此,在技术日趋成熟的背景下,AI 课程边际成本将越来越低,能够进一步降低教育门槛,引领价格昂贵的通识课程走向普惠便民的大众化课程。
「在教育领域,AI 技术毫无疑问是强大的助力。孩子们可以确保在最大程度上排除掉地域、家庭、出身等因素对命运的影响,在充分公平的环境中竞争。」
总而言之,AI + 教育,还有无数的可能性等待开发。
随着 AI 技术的广泛接入,大批行业找到了降本增效的「新动能」。其中,降低人力成本将成为释放生产力的关键要素。以游戏研发、美术绘画、新闻媒体等一系列的内容生产行业为首,大量人力或将被 AI 技术取代。
就业会成为效率革命之下的牺牲品吗?简而言之,AI 技术,将在多大程度上取代人类?面对愈演愈烈的 AI 焦虑,段亦涛和郝景芳表现得较为乐观。在他们看来,在教师这类角色上,AI 技术在短期内不可能取代人类。一来,AI 技术自身能力存在很多问题,还远远达不到取代教师的水平。二来,真人教师会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提供建议,输出情感支持力量,在教育心理层面上为教学效果保驾护航,这是 AI 技术目前无法企及的。
单纯就教育行业而言,AI 技术的深度融合更多在于撬动增量。郝景芳再次用樱桃舰长举例,对于当前的童行书院来说,樱桃舰长还仅限于提供录播课程,没有实现真正意义的实时互动。但如果在 AI 技术赋能之下,樱桃舰长能够升级为数字人,就会为童行书院打开互动课程的大门。在她看来,樱桃舰长数字人没有取代任何真人教师,而是打通了增量渠道,让更多孩子可以享受童行书院的产品服务,真正实现教育公平,惠及全国儿童。
然而不能否认的是,AI 技术取代人类的现象确实存在。但郝景芳强调,这种取代更多存在于「大量的、同质化的」工作中。首当其冲的,是那些用着一成不变教案的老师、稿子东拼西揍的作者,而那些充满创造性、高具个性化、满怀幽默感的人,无论身处什么岗位,都会输出相比 AI 技术更有价值的成果,不必担心会被取代。童行书院当前研发的一套从4岁至18岁的课程体系,将从最底层的思维能力开始到真正最高端的创造力的培养落实成体系的培养,目标为中国下一代创新人才库实现持续造血,保持源源不断的人才创新力量。
这一点,也对下一代人才培养方向给出了现实启示。基础性、重复性工作转交 AI 已是大势,人类只有充分调动想象能力,提高创造性、思想性、逻辑性,走「创新发展」、「高位爬坡」之路,才能守住一席之地。教育行业要慢慢减少培养「螺丝钉」机器人的弊病,有意识地释放每个孩子的自然天性,引导孩子将创造力转化为真正的科技创新能力,转化为未来的生存之道。面对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冲击,社会需要越来越多的人去实现「从 0 到 1 」的突破,教育体系也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优化调整。与时代共振,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人类与 AI 技术长久和谐相处。
郝景芳强调,还要引导孩子养成面向未来的心态和远大宽广的视野。面对技术发展,不要恐惧,更不要拒绝,而是要站在技术的肩膀上,学会用技术成就自己,才能永远不被技术取代。
来源:微信公众号《多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