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频道
破解职教“五链”融合不深难题
发布时间: 2023-04-26
浏览量:1693
当前,职教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区。产教深度融合如何落地、职业教育适应性如何增强、高质量内涵发展如何推进,都是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问题。《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将职教共同体建设纳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战略任务。作为职业教育的新理念新形式新载体,职教共同体建设和研究已经成为破解职教发展难题、推动职教改革发展的关键选择。多年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坚持“链接融合,共生共荣”的办学理念,“跳出职教办职教”,形成以“东西南北中”分布式办学布局为物理形态、五大职教共同体为内涵的办学实践,实现职教链、人才链、科技链、产业链、创新链“五链融合”。
针对产教融合动力不足、利益不均、深度不够等问题,学校和瑞安市政府共建瑞安学院,通过联合办学破解产教融合难题,打造市域产教联合共同体。 院校联合区域,实现学城联动。建立以学院为主体、以瑞安市政府为依托的多层次、立体化办学体系,采取理事会制度,实施“规划决策—统筹协调—组织实施”三级运行模式,实现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融入瑞安经济社会发展,与80多家行业协会、地方龙头骨干企业共建校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35家、产教融合平台65个。 专业联合产业,实现专产联接。适应传统产业重塑、新兴产业培育、商贸协同发展需要,优化专业设置,设置新能源装备技术、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技术、现代物流管理等11个专业,形成与浙南产业相适应的专业新格局。实施技能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开发现代学徒制培养方案,融通岗课赛证,落实“三教”改革,为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内生联合外溢,实现内外联通。精准对接区域汽摩配产业,与龙头企业瑞立集团成立瑞立产业学院,校企合作共建混合所有制办学实体瑞安市温职毓蒙智能制造研究院,建设共性技术服务平台,打通科研开发、技术创新、成果转移链条,助力“瑞安智造”“瑞安创造”。建立“一企一团队”的企业服务团队,每年开展产业工人、社区人员及中职教师等各类技能提升培训,促进就业创业。
为解决行业产教难融问题,克服“校中厂”“厂中校”办学弊端,学校与瓯海区政府联合共建设计学院,实现校行企合作零距离,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与企业共育,打造人才培养新范式。采用“2+1”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前两年学生在本部以“学训”为主,最后一年入驻设计学院以“研创用”为主,在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团队带领下开展企业真实化项目研发实践。充分发挥人才智力优势,将企业技术难题攻关转化为研究成果和专利,累计服务企业800余家,社会服务到款超2000万元,推动企业增加产值10亿余元。与行业共赢,打造产教融合新高地。与行指委主任委员单位合作,落地全国首个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人才培训基地,校行企共建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两家、省级产业研究院5家,建设中意职教园,与意大利一流设计类大学合作建设服装设计专业,引培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等鞋服产业领军人才30余人,聘任国际设计大师5人,与行企联合筹建大师工作室27个,打造鞋服发展新引擎。 与园区共荣,打造校地合作新样板。深度嵌入产业园区,与小镇合办企业产品订货会、开展小镇产业招商工作、共同举办时尚产品创意设计大赛,与小镇产业同频共振、共生共荣,助推小镇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提升,为产业园区注入了文化灵魂和生机活力,助力小镇成为省首批特色小镇、省首批特色小镇文化建设示范点。
为解决中高职衔接不畅不实不强问题,学校和永嘉县政府共建永嘉学院,设高职部和中职部,打造中高职衔接共同体,真正意义上实现中高职一地式一体化发展。 以协同联动为核心,构建“五合”校园管理模式。主体联合,中职与高职联合成立永嘉学院校区管委会,构建中高职一体化新模式;资源整合,形成师资成长、实训资源建设使用、教学资源开发等共融共享新机制;制度契合,形成校区管理、后勤服务、师资队伍建设等一体化工作机制;管理配合,共建日常安全管理、教学科研和学生思政工作等实体运作专班队伍;文化融合,打造集“红色文化、永嘉文化、山水文化、工匠文化”于一体的校园特色文化体系。 以一体贯通为途径,构建“五统”人才培养模式。突破性采用“1+3+1”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中高职有效衔接。一是统一培养目标,实施一体化人才培养;二是统领生涯规划,实施全学程生涯指导;三是统筹技能培养,实施递进式技能提升;四是统揽育人载体,实施分阶段思政教育;五是统建评价体系,实施过程化质量监控。 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构建“五助”社会服务模式。助力产业转型:围绕永嘉泵阀、文旅等支柱产业设专业,实施教师定点驻企服务,开展技术服务、标准制定等相关合作。助力乡村振兴:开展农播培训等各种培训,助力强村富民。助力文化振兴:组建永嘉学派研究会,与意大利东皮埃蒙特大学共建“中意旅游经济发展促进中心”。助力人才成长:校企开展学生订单式轮岗培养,毕业生订单就业率、留永率100%。助力职教发展:通过中高职一体化、山海协作、附属校等途径开展“立地式”协作帮扶,提升县域职教办学水平。
为破解“数字性”与“职教性”有机结合的难题,实现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数字化转型,学校与温州市经信局共建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并交由学校单独运营,打造企业服务数字职教共同体。 立足“东家”促协同,服务政府数字化。精准对接市经信局运营需求,构建14个县市区分平台“一张网”,拓展培训云、服务云、产融云、政策云、咨询云、制造云等功能,成为政校行企信息交流和协同合作的桥梁与纽带。 立足“客家”优服务,服务企业数字化。以线上“帮企云”平台和线下“帮企行”活动为载体,为超30万家次企业开展融资对接、技术诊断等服务1000余场,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 立足“本家”促育人,服务职教数字化。打造“职教数字大脑”,实现校企定向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无缝对接。通过平台建立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学生校外实践基地近500家,开展“学子企业行”活动,推广企业“云招聘”,实现人才对接超10万人次。 立足“大家”创品牌,服务社会数字化。形成政企交流大平台,开办“亲清政商云学堂”170余期,观看人次超650万,年培训量超100万人次,成为社会各界人士互学共进平台。开创国际融通新赛道,联合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推动企业开展商贸洽谈、技术交流等国际合作,服务世界温州人。
为破解科教融汇“汇而难融”的问题,学校在高教园区校区建设技术研创大楼和数智实训大楼,构建“产学训研创用”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打造科教融汇共同体。 科产融入,强化科研服务。紧盯产业开展“有用、有效”科研,建设国家协同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平台57个,省级企业研究院28个,参与开发国家、行业技术标准9项,每年科研到款额超4000万元,为1000多家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每年助力企业增效超10亿元,智库成果获省级以上领导批示20余项。 科创融合,培养双创人才。构建“产学训研创用”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国家大学生科技园、国家级众创空间、大学生创业园,每个科研平台至少对接一个大学生创业团队,以“师研生随、师导生创、师生共创”模式以科促教、科研育人。学生获“互联网+”“挑战杯”金奖等国家奖项150余项,学校获评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 科教融通,反哺教学改革。建立科研反哺教学机制,以科技赋能专业升级,新增专业10个、撤销专业13个,实现专业数字化转型;以科研赋能教育教学,每年开展研发反哺教学专项研究,实行“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与亚龙等校企共同开发实训设备、共同编写教材教案,提升“双师”素质,立项全国教科规项目4项,获国家精品课程、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国家级教材等荣誉百余项。
上一篇:ChatGPT或引发失业浪潮?时代的变革呼啸而至
下一篇:AI 学习时代,五大未来趋势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