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频道

首页>咨询频道> 新闻聚焦 >新闻联播: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新闻联播: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发布时间: 2023-05-25      浏览量:1685

        4月29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栏目推出报道,聚焦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国职业教育正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加快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png


      五一假期,在东方电机产品研试中心,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数控专业大二学生苏呷木清,还在跟随企业技能大师,进行高水头冲击式水轮机组试制,上学期,他和其他145名同学被遴选进入了企业的现场工程师班,作为清洁能源发电装备制造的高素质紧缺技术技能人才进行重点培养。


2.png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数控专业大二学生 苏呷木清: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由我们能工巧匠为我们授课,让我们能够在真实的场景接触到真实的任务,解决实际的问题,为我们练就真正的本领,提供良好的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在福州工作期间,兼任了六年的闽江职业大学校长,提出的“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办学理念影响深远。在国内多次考察和讲话中,总书记指出,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要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3.png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肖峰: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的职业教育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和动能,总书记对职业教育的一个要求,就是和产业和企业血肉相连,站在产业的前沿,不断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规范,来适应技术变革和产业革命。


4.png


      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需要紧跟产业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专业更新幅度超过70%,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九大重点领域都设置了对应专业。今年,全国高职专科增设了生物信息技术、船舶智能焊接技术等24个专业。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制造业重点领域专业布点增加1207个。


5.png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党委书记 王振杰:我们专业基本上是对接了京津冀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它的契合度达到了94%,根据社会的需求,岗位的需求,每年要对我们的专业要进行梳理、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和学校来联合制定。


6.png


      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还要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2022年起,教育部启动实施了“职教国培”示范项目,依托龙头企业和高水平高校、职业院校,进一步优化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布局和国家急需、紧缺专业领域设置。在位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世界技能大赛集训基地,全国技术能手闫虎民,正为参训的职教教师讲解世界技能大赛的技术标准。


7.png


      “职教国培”示范项目培训学员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教师 庞党锋:技能大师将工业互联网、大数据还有信息安全,一些先进的技术融入我们的实际教学中,这次学习收获很多,不管是专业理论水平,还有动手实践能力都得到很大的提高。


8.png


      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积极服务创新驱动战略。前不久,在东莞的这家专精特新企业,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刘金彦老师带领同学们实现了一个关于石墨烯隔热与散热材料的应用成果转化,为企业降低了30%的生产成本,这让参与其中的同学收获颇多。


9.png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刘金彦:我们的研究出发点,就是以这个技术能够在企业真正的应用为主,是要进行量产的。在这个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一个工程化的思维,也培养了我们的学生持之以恒、精益求精。


10.png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通过深化改革、完善体系,实现了历史跨越。1382个专业和12万多个专业点,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各领域;1500多个职教集团,3万多家企业参与,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24900个,产教融合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法的实施,更是让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有了法律保障。


11.png


      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德阳万航模锻有限责任公司模锻工 叶林伟:我将发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中国重型装备制造产业的宏伟蓝图上,勾画出属于我们青年人自己的风采。


12.png

      逐梦新征程,激发新动力,我国更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必将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人才和技能支撑。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上一篇:企业培训,能否守住万亿赛道「荣光」?

下一篇:新生、转型、升级:变革时代教育行业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