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频道

首页>咨询频道> 新闻聚焦 >大模型落地,教育智能硬件迎来「iPhone 时刻」

大模型落地,教育智能硬件迎来「iPhone 时刻」

  发布时间: 2023-08-30      浏览量:782

1993 年,小霸王学习机横空出世,教育智能硬件风靡一时,从此飞入寻常百姓家。2023 年,有道词典笔推陈出新,教育垂类大模型应运落地,起势忽如一夜春风起。


三十年间,教育智能硬件数度更迭,从传统的电子词典、点读笔,到学生平板、智能手写板,再到教学机器人、AI 学习机,产品形态愈发多样,覆盖场景愈发多元。然而,当前市面上大部分教育硬件,多强调产品智能属性,却少谈教育功效。追问初心,教育行业回望两千五百年前孔子因材施教的希冀,尚且远矣。


而今,大模型的落地,能否重塑教育硬件,拓宽其能力边界,推动教育智能硬件迈入新时代?此时此刻,又是否是「双减」后众人翘首以待、迎来革命性转变的「iPhone 时刻」?


01.png


追溯 30 年教育硬件变迁史,以市场竞争点而论,大致可分为三个时代。


首先是教育硬件的 1.0 时代,90 年代至 2010 年的萌芽草莽期,拼渠道。这一时代的典型代表是传统老牌厂商。据统计,自上市至 2000 年千禧年游戏禁令前,小霸王学习机累计销量高达 2000 余万台。而 2008 年,读书郎、步步高、诺亚舟三家便占据点读机市场八成份额。究其背后原因,便是「渠道」两字。其一,全面铺开线下渠道,在全国商场、超市、书店等设立终端销售网点和服务体验店;其二,在央视黄金档投放广告,「哪里不会点哪里」「读书就用读书郎」,脍炙人口的广告语深入人心,品牌知名度迅速打响。


随后是教育硬件的 2.0 时代,2010 年至 2020 年的细分成长期,拼内容。彼时,智能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迅速普及,植入教育资源的壁垒降低,教育硬件同质化加剧,搭建在硬件上的软件及内容,成为核心竞争力。2018 年,网易有道推出词典笔。2019 年,读书郎成立网校,并在学习平板中置入网校内容。同年,科大讯飞发布带有人工智能知识图谱的讯飞学习机。


2020 年至今,可称之为教育硬件的 3.0 时代,比拼的则是基于「AI 技术+应用场景」的效果。3.0 时代,先经疫情,后遇「双减」,双重影响下,教育行业巨变,但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并未减少。当总需求不变,教学服务模式与产品服务模式此消彼长,前者如 1 对 1 教学 、大班课等逐渐弱化,后者以教育智能硬件为主,得到强化。当教育硬件产品承接了大量迁移需求,又得到 AI 技术加持,教育硬件的能力边界持续拓展,全方位覆盖「在校」「在家」「在途」「户外」等应用场景。


而 2023 年 2 月,国内首个对话大模型 MOSS 推出并开源后,教育领域一众头部厂商也争相抢滩研发大模型,打造产品级应用,并率先落地于教育智能硬件中。5 月,科大讯飞发布星火认知大模型及应用成果,并应用于 AI 学习机 T20。同月,百度旗下小度融合「文心一言」能力,推出搭载小度灵机大模型的学习手机。7 月,网易有道推出国内首个教育领域垂直大模型「子曰」,并于 8 月 9 日发布首款落地硬件产品——有道词典笔 X6 Pro,成为教育垂类大模型在教育智能硬件的首次落地。


从纸媒时代、PC 时代到互联网时代,再到数字化时代,教育硬件的发展,既见证了电子消费产品的迭代,更是技术变革的缩影。激荡三十年,有的教育硬件品牌归隐市场,也有老玩家迭代进化,适应变迁。而当教育硬件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产品同质化现象也日趋严重,竞争赛道也逐渐拥挤。除了步步高、读书郎、优学天下等传统硬件厂商坚守阵地,网易有道、作业帮、猿辅导、学而思等教育科技公司也持续加码,百度、腾讯、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大厂更押宝下注。教育智能硬件成为竞争白热化的红海市场。因而,为塑造差异化优势,建立竞争壁垒,众多教育硬件厂商将目光投向大模型。


02.png


如此来看,将 AI 大模型应用于教育智能硬件,是否是当下供需两侧避无可避的道路选择?


先看需求侧。「双减」之后,教育回归本质,不再过分强调分数和升学,更多关注如何为学生「减负」,实现个性化发展。而目前大部分教育硬件产品,即使强调 AI 功能和个性化服务,但更多停留在学什么、怎么学,缺乏个性化解决方案,也并未实现真正的人机互动,市场呼唤以学生为中心、尊重个体差异的教育智能硬件。


再看供给侧。大模型拥有文本生成、语言理解、知识问答、逻辑推理等诸多能力,与教育场景有着天然的契合度。大模型落地教育智能硬件后,更可从三大方面为其赋能。


第一,个性化。借助大模型,教育智能硬件能够为学生量身打造精准的个性化学习方案。基于学生数据的全过程收集和分析,建立起学生的学习档案和「学习银行」,进行针对性解答与知识拓展,同步进行个性化指导,因大模型,而更加可行。AC 资本创始人徐勇表示,AI 大模型的魅力可归纳为四个字「量身定制」,传统的教育方式要求学生适应老师,而大模型能够真正实现教学过程从以老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过往,教育者是核心,行业追求名师,让最好的老师来最高效地教学。但现在有了 AI 大模型,可以学习者为中心,基于学习者的能力、偏好、习惯,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这将是一个颠覆性的变化。」


第二,互动性。在大模型的加持下,教育智能硬件产品的交互属性更强,能够充分调动用户的参与感和学习兴趣。尤其是借助虚拟教师所搭建出的沉浸式交流场域,可让用户获得更真实的体验。一方面,虚拟人可以和真人老师一样批改作业、实景对话。另一方面,虚拟人并不只是被动聊天,还会创造问题,引导用户思考,并给出反馈建议。例如,搭载有虚拟语伴 Echo 的有道词典笔,能够通过语音输入,实时纠正用户发音、语法错误,实现更强大的引导和针对性练习。此外,强互动性更有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自驱力,以及促进学生彼此间的互动学习。 


第三,全科贯通能力。口语陪练是落地教育大模型的极佳场景,但大模型经过大量通用数据以及教育行业专用数据的训练学习后,可化身百科全书,借助强大的知识整合能力,更便捷地获取跨学科内容,满足用户在全科学习方面,进行知识点查询、题目解析等动态需求。而通过打内容牌,教育智能硬件也能将分散的工具集中起来,实现为学生高效减负。


一言以蔽之,教育智能硬件是硬件、软件和内容协同发展的业务生态。当硬件配置趋于同质化,软件和内容成为衡量教育智能硬件产品优劣的重要标准。软件决定消费者使用的体验,内容决定消费者获取的信息,教育智能硬件的使用效果则由软件和内容共同决定。软件和内容的差异将成为未来各品牌突破同质化竞争藩篱的关键。因此,借助 AI 大模型打造自己品牌旗下的算力系统,将新变量引入到硬件、软件、内容的全流程生产中,这既关乎「双减」政策后,教育硬件产品需求激增、市场前景被激发的问题,也关乎教育智能硬件产品同质化严重、从效率之争转为效果之争的现实。


但不可忽视的是,大模型在教育智能硬件的落地尚不成熟。多鲸资本创始合伙人姚玉飞表示,目前将大模型技术应用于教育智能硬件,主要的技术难点是通用开源模型的安全性,这背后涉及到隐私风险、内容安全和伦理风险等诸多挑战。例如,如何防范隐私风险,确保用户信息安全?如何保证在专业领域,大模型具有准确性和逻辑可控性?如何加强对内容的监管,确保学习内容的正确导向性及有效性?总结即「第一是信息安全,第二是数据安全,第三是教学过程安全。」


同时,当下政策风向对于教育硬件市场没有明确定论,所谓教育智能硬件的安全性,也需以不违背「双减」政策,不影响「五项管理」(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为前提。


03.png


大模型落地,变局随生。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复杂局面,谁可率先在变局中破局?


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上半年,就有超过 6 家公司推出大模型相关教育硬件产品/服务。其中主力军是网易有道、科大讯飞这类头部教育科技企业。究其原因,主要是大模型的开发训练及应用,对技术、数据和资金的门槛都很高,而前述企业长期在人才、算法、算力上积累,且拥有雄厚的资本实力,因此在初期能更好地将大模型运用于教育智能硬件,而中小企业恐怕在较长时间内尚处于观望阶段。


这一先发优势,可分而述之。首先,头部教育科技企业拥有强大的技术底座。技术的变迁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脉相承。大模型在教育智能硬件上的应用,在互联网大厂中早就有迹可循。例如大模型中的 Transformer 技术,前身便是机器翻译。而早在 2008 年,有道成为国内第一家提供统计机器翻译模型的公司;2017 年,有道从机器翻译引擎升级成神经网络翻译引擎,随后又升级到现在主流的 Transformer 技术,并于 2019 年落地于有道词典笔 2 代中。而科大讯飞、百度等公司,自创办以来便持续在 AI 和大模型领域深耕。


同时,头部教育科技企业拥有长期的数据沉淀。以网易有道为例,其旗下的有道词典、网易云课堂、有道精品课、有道词典笔等业务,沉淀了海量且高质量教育行业数据,为教育大模型在教育智能硬件上的落地提供保障。再看科大讯飞,公开资料显示,科大讯飞积累了超过 50TB 的行业语料,以及每天超 10 亿人次用户交互的活跃应用,拥有大量的机器翻译、语音识别、语音合成等方面的数据,其中高质量数据均可用于优化教育智能硬件功能。


再者,头部教育科技企业资金实力也无疑更雄厚。大模型参数众多,数据量庞大,对算力的稳定性和性能,以及存储空间等底层基础硬件能力,都有极高的要求,背后离不开持续的高成本投入。国盛证券研报显示,GPT-3 训练一次的成本约为 140 万美元,对于一些更大的LLM模型,训练成本介于 200 万美元至 1200 万美元之间。


训练成本之外,还不得不提研发人员成本、数据标注成本、硬件设备成本、维护更新成本。而互联网大厂有这份底气。


如此来看,大模型在初期多是巨头公司的机会,但当大模型更加成熟、更容易落地应用之时,中小公司或许也可另辟蹊径。中国电子云副总裁陆昀表示,在大模型底层技术开源的前提下,创新更多体现在应用层面。「如果从创新应用角度而言,初创公司会更有机会,因为初创公司它负担小、牵绊少、够灵活。所以有好的想法,创意型公司更容易基于底座大模型做出创新产品。」


04.png


「双减」之后,教育智能硬件成为教育行业少数还在迅速增长的赛道。多鲸教育研究院发布的《2022 中国教育智能硬件行业报告》指出,预计 2024 年中国教育智能硬件市场规模超千亿元,年复合增长率 26%。而大模型在教育智能硬件的落地,则进一步拓宽了硬件的能力边界,带来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不难想象的首先是应用场景的广度延伸。目前,大模型在教育智能硬件中的应用,直观体现为学习效率和效果的提升。未来,教育智能硬件或将从学习领域拓展到成长领域,针对学生的健康、素养、社交、陪伴等需求,带来创新体验。


姚玉飞表示,「教育硬件,本身就不是只针对于学科辅导。未来肯定会延伸到对学生数据的收集,数据的分析,数据的应用,还有数据的预测等领域。」而谁能在课堂、书房、客厅及户外四大学习场景下完成教育智能硬件的布局和串联,便可成为最终的赢家。


硬件背后,更大的想象空间则是 AI 老师。陆昀表示,「AI 大模型将逐渐走向通用,千人千面的教学效果也并非终极目标。可能未来五年内,每个学生拥有一个适合自己、伴随终身成长的 AI 老师,就将变成现实。」同时,他进一步大胆预测「大模型多模态不久会实现,如果有了各种感知和表达,是不是一定要个人的形象,还未知。」


遥望远方,于社会责任角度而言,则必须提及教育公平。按照规模化的教育背景,个性化教育与普惠教育难以兼得。在未来,随着人工智能训练成本下降,AI 技术的成本优势将逐步体现,低成本的 AI 技术应用于教育智能硬件,将撬动优质教育资源规模化成为现实,同时,搭载 AI 老师的教育智能硬件,能够在低成本、高便捷的前提下,更好地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因材施教。


正如徐勇所说,「录制公开课还不算真正的教育公平。真正的教育公平是既有好的教学方法,又能精准适配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这个事只有 AI 能实现。现在落地了大模型的教育智能硬件是个有效路径,但过几年也可能会涌现出新的底层算法。只能说,AI + 教育是必然的结果,但是不是通过大模型这个路径,不一定。


在教育领域首个 AI 大模型落地有道词典笔后,网易有道 CEO 周枫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周枫称大模型技术本身并不会成为竞争壁垒,有道更关注具体场景和解决的问题,至于背后是何种 AI 技术,是否是通过大模型,并没有那么重要。换言之,未来,教育智能硬件的发展方向,依然是满足用户的多场景需求——学习既然是终身的,学习硬件就应该是高效的、便捷的。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优质的产品」,充分运用技术持续创新、创造好的产品,真正推动教育普惠和教育公平。这是技术对个人发展的赋能,也是时代赋予企业的使命,而只有敏锐地洞察到用户需求,才能真正抵达这一目标。


过去 30 年,技术深刻影响了中国各行各业的发展,数字转型的大趋势之下,传统学习方式也在向智能化不断变革,教育智能硬件由此迎来了「iPhone 时刻」。以教育智能硬件为锚点,我们期待着 AI + 教育的万物互联时代早日浮于眼前,更期待超越大模型,甚至忘记大模型,怀抱更好满足用户需求这一朴素简单的初心,遇见下一个教育行业的「iPhone 时刻」。


来源:微信公账号《多鲸》


上一篇:一图读懂《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应用实施意见》

下一篇:首个国家级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让产业、教学、科研“血脉”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