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频道

首页>咨询频道> 新闻聚焦 >教育强国战略视域下技能人才职业素养的培育路径

教育强国战略视域下技能人才职业素养的培育路径

  发布时间: 2024-06-25      浏览量:347

一、体系上从分段到整体设计

职业素养作为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标配,虽是软技能但要分学段循序渐进,能力进阶。中职着重培养技能劳动者,从单纯“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为“就业与升学并重”,实现就业有能力、升学有优势、发展有通道,在保障技能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实施贯通培养,拓展成长空间,职业素养包括了11种(职业、适应、沟通、协作、迁移、信息、心理、绿色、礼仪、自我管理、解决问题),要求简明实用,培养上输入正能量。专科主要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相关的职业素养涵盖14种(职业精神上升为工匠精神,自我管理调整为自主发展、人文+绿色,增加经管、国际、批判),注重正反经验,培养辩证思维,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本科着重培养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的现场工程师,提供整体方案解决现场复杂问题,职业素养涵盖16种(增加创意、双创),要运用哲学思维,深刻理解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是共生共存的关系,准确把握职业素养主观和客观、理想与现实、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弘扬中华技能文明,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内容上从“工匠精神”到综合素质

包括核心圈(工匠精神)、基本面(适应、沟通、协作)、拓展面(礼仪、自主、自我管理、信息、国际、人文、绿色等)、适用面(行业、岗位)。

职业素养的核心是“爱岗敬业”,工匠精神始于手工业,强调“精益求精”“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从古到今,我国工匠精神的演变经历了四个阶段,即以注重简约朴素、切磋琢磨为特征的孕育阶段,以崇尚以德为先、德艺兼修为特征的产生阶段,以主张心传体知、师徒相承为特征的发展阶段,以提倡开放包容、勇于创新为特征的传承阶段,四阶段相互衔接、层层递进,展现了工匠精神发展脉络。而今将其发展为“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倡导与之相关的“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

工匠精神的人设,从古代鲁班、李冰父子、李春、黄道婆、“样式雷”,发展到近代的“天下第一巧匠”徐寿,再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边区工人一面旗帜”赵占魁、“兵工事业开拓者”吴运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铁人”王进喜、“宁肯一人脏、换来万人净”的时传祥,再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蓝领专家”孔祥瑞、“金牌工人”窦铁成、“深海钳工第一人”管延安、“金牌焊工”高凤林、中车李万君……一个个平凡却闪光的名字,一个个埋头苦干、忘我奉献的劳动者,谱写了“中国梦·劳动美”的新篇章。

三、途径上从学校教育到校企共育能者为师

教师是学生职业素养形成的导引者,充当“锤炼品格的引路人”作用。但最缺的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教师缺乏企业经验,讲述的是书本知识;企业技师能做不会说,讲述的是非典型案例。为此,要完善职业学校兼职教师政策,吸引企业技师任教现身说法。请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先进人物进校,身体力行向学生传播勤奋做事、勤勉为人、勤劳致富的劳动精神和劳动观念。将职业素养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依据专业开展行业职业素养教育。北京工业技师学院在实践探索中形成了“课程引领、专业渗透、两线融通、六步嬗变”的职业素养培养体系,职业素养和技能学习双螺旋结构,不同专业有所侧重。加拿大高校职业素养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课程及教育项目设计模式、课外体验式学习模式、Co-op合作项目模式、职业生涯辅导模式,为我国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探索。

四、方法上从知识灌输到学思践悟上能力进阶

职业素养的修炼不仅需要知识学习,更需要“学思践悟”,是一个学而思、思而践、践而悟、悟而学螺旋式上升,循环往复的过程。“一了千明,一迷万惑。” “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学而思之、知而信之、信而行之。学习愈深入,思想就愈笃定,行动就愈有力。勤于“学”、敏于“思”、勇于“践”、善于“悟”,方能“知向何处,则不惑于方向;明所从来,则不竭于动力”。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次就够。通过案例教学、经验分享、实践体验、调查分析、理论概括实施有效教学。


资讯来源:高职观察公众号,转载自《清华大学教育研究》,作者:曾天山

上一篇: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下一篇:人民日报:新职业不断涌现,对劳动者提出哪些新的技能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