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频道

首页>咨询频道> 新闻聚焦 >构建多元人才培育生态,筑牢智能转型人才基座

构建多元人才培育生态,筑牢智能转型人才基座

  发布时间: 2024-09-18      浏览量:464

当今世界科技飞速发展,如同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改变着我们的世界。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不断涌现,它们正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各个领域,从生产制造到医疗健康,从金融服务到教育娱乐,无一不受到科技飞速发展的影响。高科技人才已成为国家兴盛与民族振兴的核心驱动力。他们掌握着前沿科技知识,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是推动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国家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高度重视高科技人才的培养、引进与使用,通过构建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优化科研环境,激发人才活力,让每一个高科技人才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舞台上发光发热。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以科技创新引领未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高科技人才兴国不仅是国家发展的战略选择,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然而,目前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已达500万人次,供需人才比为1:10,人才短缺问题严重。如何以有效的方式应对这一挑战,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岗位的现状分析

 

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岗位类型方面,不同岗位的需求量和占比存在显著差异。

 

算法工程师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岗位,算法工程师的需求量最大,新发岗位占比接近一半,达到46.45%。算法工程师在人工智能系统的智能化程度、数据处理能力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自然语言处理岗位占比11.04%,位居第二。自然语言处理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分支,广泛应用于智能客服、机器翻译等领域。图像识别/计算机视觉岗位占比6.68%,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驾驶、机器人制造等领域的应用,该岗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智能驾驶系统工程师岗位占比5.27%,显示出智能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市场需求。此外,算法研究员、人工智能工程师等岗位也具有较高的需求量和占比。

 

从区域分布来看,我国人工智能人才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具体而言,在北京,人工智能人才占全国的26.37%,遥遥领先其他城市。北京作为我国的科技创新中心,吸引了大量的人工智能企业和人才。上海人工智能人才占全国的12.92%,位列第二。上海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多个产业集群。深圳占比9.40%,位列第三。深圳作为我国的科技创新之都,在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方面也具有较强实力。

 

此外,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区也是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的重要聚集地。这些地区的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相互协作,形成了良好的创新生态和产业链。

 

二、我国目前AI岗位人才短缺的现状探究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深度融合,从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到医疗健康、金融服务等各个领域,都迫切需要具备深厚理论基础与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工智能专业人才来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然而,尽管市场对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极为迫切,但由于该领域技术更新迅速、知识体系复杂且跨学科性强,加之培养周期相对较长,导致目前市场上合格的人工智能专业人才供给严重不足。

 

(一)特定岗位人才空缺

 

产品经理岗和实用经理岗人才供需比分别为4.520.98,而算法研究岗和应用开发岗,这两个岗位的人才供需比仅为0.130.17,这两个领域的专业人才极度稀缺。从技术方向来看,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等方向的人才供给普遍较低,尤其是计算机视觉和智能语音方向,人才供需比极低,分别仅为0.090.08

 

(二)大模型相关岗位薪酬走高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大模型应用的普及,大模型开发人员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例如,脉脉高聘发布的报告显示,大模型算法研究员新发岗位平均月薪高达6.4万元,领跑高薪岗位榜。这一现象表明市场对大模型开发人员的认可度极高,愿意支付高薪来吸引和留住人才。

 

(三)以高薪竞逐人才

 

面对人才短缺的情况,企业不得不采取高薪策略,开出极具吸引力的薪资条件,旨在吸引并留住那些拥有卓越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顶尖人才。这些高薪不仅体现在基本工资上,还包括了丰厚的奖金、股权激励、职业培训以及个性化的职业发展路径等多元化福利体系,以全方位满足人才的多样化需求。这种供需失衡的状态进一步加剧了企业间的竞争态势,推动了相关岗位薪酬水平的持续攀升。

 

三、人才短缺的原因剖析

 

(一)根本原因:科技水平的飞速跃进

 

人工智能领域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期,技术的迭代速度远超过以往任何时期。现代社会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如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要求从业人员不仅要掌握现有的技术框架,还要具备快速学习和适应新技术的能力。这种快速的技术变革使得人才的培养和更新成为了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对教育体系和培训机制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直接原因:教育与实践脱节

 

当前,尽管许多高校已经开设了人工智能相关的专业或课程,但教学内容往往侧重于理论基础和经典算法,缺乏与实际应用场景紧密结合的实践。此外,产业界的发展速度远远快于学术界的研究进度,导致学生在校期间学到的知识往往滞后于市场需求。这种教育与实践的脱节使得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面临“所学非所用”的困境,难以迅速融入企业项目,无法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

 

(三)间接原因:行业准入门槛较高

 

人工智能行业作为一个高度技术密集型的领域,对人才的要求极为严格。从业者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计算机编程能力,还需要对人工智能算法有深入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此外,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跨学科的知识融合也成为了必备技能之一。这种技术水平的高标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潜在人才的进入,使得市场上合格的人才供给相对稀缺。

 

四、培育AI行业专才的思考与展望

 

(一)强强联合,加强校企合作

 

高校与企业应深度合作,共同设计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课程体系,确保学生所学知识能够直接应用于工作实践中。这包括但不限于引入行业案例、企业导师授课、实习实训等。产学研相结合,促进科研成果向实际应用的转化,通过联合研发项目、技术咨询服务等方式,加深校企合作,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二)引才聚智,聘请高科技人才

 

企业可利用国际人才招聘平台、海外招聘会等渠道,广泛发布招聘信息,吸引全球范围内的高层次人工智能人才。政府和企业可以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如税收减免、住房补贴、科研资助等,以吸引海外人才回国工作或创业。此外,企业应加强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举办国际学术会议、研讨会等,增进彼此了解,为海外人才回国创造更加友好的文化环境。

 

(三)激才励行,完善激励机制

 

企业应多元化激励员工,除了股权激励和项目奖励外,还可以考虑设立创新基金、专利奖励、年度优秀员工评选等多种激励方式,以激发员工的创新潜能和工作热情。为员工提供清晰的职业发展规划和晋升路径,帮助他们设定短期和长期目标,并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以实现这些目标。企业应提供弹性工作制度、员工关怀计划等福利措施,为员工提供一定的人文关怀。

 

(四)学无止境,推动终身学习

 

企业内部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鼓励员工不断追求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思维。为员工提供利用互联网和移动技术搭建在线学习平台,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和学习工具,方便员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通过模拟项目、内部竞赛等方式为员工提供实战演练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同时,鼓励员工参与行业交流和分享活动,拓宽视野和思路。

 

面对人工智能行业高层次人才的短缺,我们不得不深刻思考其背后的原因与应对策略。这一短缺现象,既反映了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对高端智力资源的迫切需求,也揭示了教育体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不匹配。解决这一难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让高层次人才在人工智能领域能够充分施展才华、实现自我价值,才能有效缓解人工智能行业高层次人才的短缺问题,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创新和快速发展。

 

资讯来源:中国日报网

上一篇: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

下一篇: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