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锚定导向:坚守主体,增加判断力,引领职教新理念
为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需求,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必须牢牢锚定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推动职业教育强国建设中的导向作用,以主体坚守和思想引领为核心,激发师生的主体性自觉,增强真知判断力,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激发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自觉。通过提高学生的数字素养和专业素养,包括自觉意识、知识技能、思维能力与责任伦理等方面,使他们成为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而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导者,需深入审视职业教育对象的价值理性,确保教育功能的全面发挥。职业教育不仅旨在培养具备专业技能的工人,更需注重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需要积极参与技术开发与应用,探究如何在人机交互中提升综合分析能力、价值判断力和理性批判力。生成式人工智能有望通过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基因,传承中华卓越匠心文化,深入挖掘文化自信的源泉与价值,为培养大国工匠和生成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大支持,进而推动职业教育成为教育强国建设的中坚力量。
在思想层面,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并以德技并修为指导原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教育优先发展的重要性,并明确我国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运用可以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的各个环节。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黏合剂,深入挖掘课程和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实现德技并修的核心理念和最终目标。如此培养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不仅具备专业技能,而且具有坚定的价值信念和综合素养,这种双向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必将为教育强国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二、探索求知:创设环境,增值创新力,重塑职教新生态
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人才培养中的职教科研创新带来革命性变化,赋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在动态调整和人机交互方面的能力。同时,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技术自由岛”增值理念,旨在建立开放、自由、共享的技术创新环境。这一理念旨在通过优化技术转化规范的内部空间,充分释放科研人员的潜能,依托优势基础资源和人才服务,深化科研体系改革,为科技创新构筑坚实的高地。通过树立技术转化自由理念,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推动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和应用,提高职教科研能力水平。为职教科研人员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先进的工具,使他们能够迅速掌握最新科技动态,更好地理解并应用新技术,实现技术与产业有效结合,进而提高科研效率和人才竞争力。
在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人师—机师—学生”之间的新型协作模式逐渐成形。具体到人才培养环节,需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避免过度依赖人工智能或迷失在虚幻的元宇宙中。在这个过程中,高校教师应首先主动进行角色转变,以高水平数字素养推动课堂教学变革,并通过深刻的同理心来促进真实的师生互动。教师和学生应充分发挥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使生成式人工智能成为桥梁,通过与学生进行思想碰撞,实现“苏格拉底式教学”。而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机师角色,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动态调整和精准引导,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和互动性。为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促进学生的高层次思维发展,教师还应积极转变学业评价模式,信任并赋权学生,使他们能够自由探索和发挥创造力。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学生可以获取个性化的学习反馈,参与模拟与实践的训练,以获得更真实的学习体验。
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营造出一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与人工智能协同教学的积极人才培养环境。职业教育的科技创新也因此更加开放和自由,能培养出兼具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三、适应变革:扩大规模,增强适应性,助力职教新发展
在教育强国建设的宏伟蓝图中,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人才培养势必会遇到技术变革的风险。为应对这一挑战,职业教育需要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全面提高灵活性和适应性。人才培养应立足于大规模普及与高质量发展这两大策略基础,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增强教育机构与相关从业者的洞察力、应对策略和变革意识。
一方面,教育机构与相关从业者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具有对新技术和新趋势快速把握和理解的能力,特别是深刻认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潜在影响和应用前景。这一洞察力使教育部门在技术变革的潮流中保持领先,不断调整教育模式以满足不断变化的人才培养需求。生成式人工智能使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更加个性化、精准化的互动,提高人才培养效率与质量。洞察力不仅体现在技术掌握上,还需教育机构深入了解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实际应用潜力,使其成为提升人才质量和增加人才数量的有效工具。另一方面,科学的应对策略是应对技术变革的重要保障。职业教育机构需要建立健全技术研发机制和应用推广体系,培育创新和实践能力强的教育人才,并与产业界加强合作,推动技术成果向教育实践转化。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于职业教育的具体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确保该技术适用于多样化学习场景,并提供可靠的教学支持。
教育强国建设需要大规模、高质量职业教育提供支撑。大规模覆盖需要扩大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覆盖面与受益群体,提高教育资源供给能力与服务水平,具体工作包括扩建职业教育学校、拓展职业教育培训渠道和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确保更多人能通过接受职业教育提升技能并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同时,高质量人才培养需确保教学的精准与有效,这要求在教学质量、资源配置、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改革等方面下功夫。只有在大规模覆盖基础上,辅以高质量发展方针,职业教育服务强国建设才能取得持续稳定进展,为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通过积极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职业教育将更具灵活性与适应性,能根据人才培养的实时需求,调整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与支持,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与智能教育的结合。这不仅有助于满足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还将使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科技和经济竞争中赢得先机。总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将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为实现教育强国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节选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4年第27期)
资讯来源:高职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