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频道

首页>咨询频道> 新职业动态 >培养具有数字思维的“未来工匠”

培养具有数字思维的“未来工匠”

  发布时间: 2025-07-14      浏览量:58

以前,那些复杂的机器人结构对我来说挺难懂的,现在有了VR的帮助,轻松多了。前不久,在重庆市九龙坡职业教育中心的虚拟仿真实训基地,2023级工业机器人(3+2)专业智造4班学生钱凤正在课堂上熟练地操作VR设备。

 

  借助数字孪生仿真软件,钱凤可以对眼前11还原的机器人模型进行反复拆解和组装,还能时不时起单个零件观察细节。每个步骤都有详细的语音提示,这让她操作起来从容不少。虚拟世界里,我甚至能钻进减速器内部,观察它的运动,理解它的工作原理,这在现实中根本做不到。钱凤说,充满未来感的工具大大提升了学习效率。

 

  “不仅工业机器人,我们数控、机电、物联网、新能源汽车等7个专业都越来越多地进行虚实互融的实训,从而将同学们培养为具有数字思维的未来工匠九龙坡职业教育中心智能制造部部长钮长兴介绍,仅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就常态化承载了40个班级、2000多名学生的实训课程。

 

  近年来,九龙坡正在加快打造先进材料、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在内的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以及未来产业集群。

 

  “职业教育要顺应趋势,建设紧跟产业的教育资源,培养更多掌握前沿数字技术、具备高技能素养的新时代职业人才。九龙坡职业教育中心发展研究处主任彭贞蓉表示,学生毕业后大多进入九龙智能制造产业园、科学谷等周边的园区企业,这迫切要求产教两端对齐供需。

 

  为此,学校升级课程应用,将数控、机电等以往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连贯起来,基于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物联网智慧农业管理平台等数字化教育场景打通知识体系,在操作单一机器的同时,提前培养学生协调产线的能力。

 

  “以前组织学生走进企业产线参观学习,费时费力,现在有了数字化教学,学生在教室就能跟上产业迭代。钮长兴说。

 

  多元共育的培养体系下,数字化也便利了教学反馈评估。不仅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线上可查,来自企业、高校的老师们也能常态化对学生进行线上的及时指导。

 

  “当前,基于18个数字化教学场景和多类ARVR实训系统模块,贯通从基础知识到综合创新的培养链条,学生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钮长兴说。


资讯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上一篇:拥抱数字技术,让技能人才培养驶入“快车道”

下一篇:人工智能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三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