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的加速迭代正深刻重塑产业格局,企业如何突破AI落地瓶颈、实现人才与技术的深度融合?7月9日,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教育与培训分会联合中国软件专业人才培养工程(CSTP)人工智能领域项目管理办公室,共同组织召开 AI赋能教育圆桌私享会。来自行业机构、企业及专家的代表齐聚一堂,围绕AI 时代人才培养、认证体系建设及生态协同等核心议题深入研讨,形成多项务实成果,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明确了路径。

协会发声:以AI教育破局产业转型难题
中软协教培分会主任委员徐镭在会上指出,当前软件产业正处于AI技术变革的关键期,政府与企业对AI应用的需求持续攀升,但落地过程中普遍面临认知分化、应用浅层化、人才储备不足等挑战。“中软协推动AI赋能教育,核心是要让技术真正扎根场景应用与企业实践。” 徐主任强调,协会依托近20年 CSTP人才工程专业技术能力认证与人才培养经验,始终坚守认证的严谨性与应用导向,这一原则在AI时代将持续坚守。
“AI并非少数技术人员的‘专利’,而是全岗位的增效工具。” 徐主任表示,协会组织此次会议,旨在发挥平台优势,链接政企资源、整合行业智慧,探索可落地的AI人才培养体系,助力企业从 “知晓AI” 到 “会用AI”,最终实现 “用好AI”,推动软件产业在智能时代完成转型升级。
行业痛点:AI落地遭遇三重现实阻碍
会上披露的案例显示,当前企业在AI应用中存在明显的 “落地鸿沟”。其一,认知两极分化,企业高管将AI视为转型关键,基层员工却因担忧被替代而产生抵触;其二,应用浅尝辄止,多数人仅掌握基础工具操作,与 “精通用深” 存在显著差距;其三: 企业能找到AI应用场景有限,除了应用在办公效率提升、智能客服好像再找不到其他应用场景。 其四,商业价值模糊,部分企业为用AI 而用AI,未能与核心业务结合产生实际效益。
“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让业务专家“躬身入局”理解AI能应用AI。”,AI的应用不能仅是技术部门的事情,需要全员有意识,全员提升能力。 简约商业思维联合创始人罗飞分享实践经验时表示,通过“全员AI”系统化培训,有的学员企业已将 AI纳入战略增长引擎,有的学员企业在新产品研发、品牌设计、营销、供应链管理、研发、人事、财务、法务等领域落地百余个有效场景,效率提升显著。这些案例印证了 “人机协同” 的价值 —— 业务专家需将行业知识转化为AI可理解的逻辑,技术团队则需扎根业务场景,二者结合才能挖掘高价值应用。

共识落地:构建 “认证 - 培训 - 生态” 完整链条
经过深入研讨,与会各方在AI赋能教育路径上达成多项共识:
1.标准化认证体系先行:中软协CSTP将推出AI应用讲师认证标准,涵盖AI基础理论、主流平台特性、行业场景应用及教学能力等维度,通过 “理论考试 + 现场试讲” 双环节保障质量,确保讲师既能讲清技术逻辑,又能指导企业实操。
2.阶梯式培训模式推广:借鉴“全员AI”体系化培训在上市公司验证的 “三阶培训法”,认知启蒙阶段通过启动大课打破片面认知;线上实训阶段以课程 + 每日打卡培养应用习惯,覆盖全岗位;场景工作坊阶段推动业务团队分组挖掘真实场景,优先落地高投入产出比项目。
3.生态化协同机制建立:中软协CSTP人才工程项目将联合各方构建闭环,对通过AI人才认证的企业授予标杆称号,纳入行业报告;联动地方政府将认证数据作为 AI企业引进、人才政策落地的参考;开放案例库,分享 “AI+营销”“AI+研发” 等快见效场景经验。

发出倡议:邀生态伙伴共筑发展新高地
“AI教育不是一家之事,需要全行业共同发力。” 会议最后,活动主办方发出倡议,诚邀企业服务机构、高校、地方协会等加入生态建设,共同完善人才认证标准,联合开发行业定制课程,共享案例与师资资源,推动AI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
据了解,首批AI应用讲师认证申报工作将于近期启动,相关细则可通过中软协官方渠道查询。中软协CSTP相关负责人表示,协会将以开放姿态搭建合作平台,让AI真正成为企业提质增效的 “利器”,助力中国软件产业在智能时代实现弯道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