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频道

首页>咨询频道> 新闻聚焦 >人形机器人加速迭代 点燃产业升级“新引擎”

人形机器人加速迭代 点燃产业升级“新引擎”

  发布时间: 2025-08-14      浏览量:71

“请帮我拿一个面包。”“好的,请稍等。”银河补给站的人形机器人“服务员”接收指令后,转身从超市货架上精心“挑选”了面包递到记者的手上。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现场,记者看到各式各样的人形机器人在不同的“岗位”上辛勤工作。打架子鼓的“乐手”和弹钢琴的“演奏家”合奏动人乐章;卖糖葫芦的“商贩”和文创店的“售货员”积极营业;拳击“运动员”在大家的加油声中完成漂亮出击……

 

从辅助生产到智能制造,从技术依赖到自主可控,机器人作为高端制造的典型代表,其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从工业领域加速向智慧生活场景落地,为千行百业注入科技新动能。

 

据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介绍,中国高度重视机器人产业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国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8%,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5.6%和25.5%,连续12年位居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

 

从冰冷的机械臂到可以人机交互的人形机器人,10年间,我国机器人产业实现飞跃式发展。本届大会上,50家人形机器人整机企业齐亮相,创同类展会之最。更灵活的关节、更稳定的性能、更远的距离,人形机器人正以全新的姿态展现在大众面前。

 

“打拳击”“踢足球”“长跑”,在展会现场,人形机器人化身“运动健将”,吸引众多观众围观。宇树科技的G1机器人上演“拳王争霸赛”,上勾拳、侧踢腿等高难度动作一气呵成,展现出接近人类的运动协调性。加速进化机器人Booster T1化身“足球运动员”,与小朋友进行点球大战,在绿茵场上百发百中。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冠军“天工”的升级版“天工2.0”在跑步机上完成了长达数小时的行走和奔跑直播,全程无间断稳定运行。

 

可以看到,人形机器人的灵活度大大提高,能适应的场景越来越多,反馈也越来越精准。事实上,双足人形机器人要保持运动形态,对机器人的续航能力、本体稳定性和运动控制能力的要求极高,只有满足了这些基本条件,人形机器人才有走向更多应用场景的可能。

 

在优必选展台,机器人“打工天团”成为全场焦点,多台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2、轮式人形机器人Cruzr S2与顶升移动机器人Wali瓦力U600、无人物流车Chitu赤兔协同展示,可进行从物料入库搬运到智能分拣的全流程作业。“这条生产线上包含了跨场域融合感知、智能混合决策、多机协同控制等技术。”优必选技术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打工天团”已经进入新能源汽车工厂“试工”,为工厂提供群体智能解决方案。

 

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算法专家纪俊杰告诉记者:“在石油化工、电力生产、安全应急等应用场景,人形机器人可以代替人类完成高难度、危险的巡检等任务。”在展会现场,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的人形机器人“西交小智”实现了从实验室到应用场景的跨越,并且在技术人员脑机控制下,测试了远程操控人形机器人,为日后完成远程任务做准备。面对需要远距离精细操作的危险有害场景,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推出的“超视距远程驾驶舱”,可以让操作员通过低时延的远程画面和精准动作映射操控机器人,为当前的具身智能产业应用提供了人机协同的操作新方案。

 

在家居服务等领域,人形机器人能够胜任“导览员”“洗碗工”等多种角色,实现高端制造与大众消费的无缝对接,让机器人产品能够“飞入寻常百姓家”。“你好,请问需要什么帮助?”服务型轮式机器人“小深”热情地为每一位路过的观众提供帮助。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小深”已经进入多家银行、汽车4S店开始“打工”,它可以精准回答客户的问题,具备“营业员”的基本素养。在康复医疗行业,机器人GR-2已经上岗“认知康复治疗师”,在康复中心等场景为需要认知康复的患者提供服务。GR-2通过递送物品并发出指令,引导患者完成颜色识别、物品分类和方位判断等任务,还能根据实时反馈调整训练进度,并通过语言鼓励患者,大大提高患者的参与度与自信心。

 

从春晚上机器人跳舞的中国科技符号,到实现接近人类的灵巧抓取、操作和交互的机器人“打工人”,人形机器人正在加速创新迭代,蜕变为更具“温度”的智能体。未来,人形机器人在生产制造、家政服务、教育医疗等场景中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开启机器人造福人类的新纪元。


资讯来源:中国工信新闻网,转载自人民邮电报

上一篇:深耕人工智能教育沃土 聚焦下一代健康成长

下一篇:STEM教育如何拥抱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