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频道

首页>咨询频道> 新闻聚焦 >聚焦丨全国多省发布教育发展规划专项文件,关注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探索

聚焦丨全国多省发布教育发展规划专项文件,关注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探索

  发布时间: 2022-07-07      浏览量:245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战略决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石,需要切实回应国家对相关人才培养的需求。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2022年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聚焦数字中国,大力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切实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要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强化需求牵引,深化融合、创新赋能、应用驱动,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加快推进教育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


2022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第二年。截至目前,已有26个省份正式发布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或教育教育现代化“十四五”规划,部分省份和城市如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苏、河南、宁夏、广州、深圳等省市出台了教育信息化“十四五”专项规划、教育数字化转型方案或者是教育专网建设实施方案等重要规划文件。各地方文件中对教育数字化转型、师生教育信息化素养,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等领域进行了重点部署,全方位赋能教育综合改革,重塑高质量教育体系。


由此可见,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深度赋能教育教学各环节各要素,提高教育信息化质量,实施好教育数字化战略,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成为各省市在“十四五”时期需要重点突破的关键问题。

图片

图片



区域统筹布局教育新基建

打造教育高质量发展数字基座


教育新基建作为国家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垂直应用,是实现教育数字转型的重要牵引,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2021年6月教育部等六部门日前发布《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要以教育新基建促进线上线下教育融合发展,推动教育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基本形成结构优化、集约高效、安全可靠的教育新型基础设施体系。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数字底座。汇聚生成优质资源,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表示,“技术因素是教育数字化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根本特征。”江苏师范大学杨现民教授撰文提到各地在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可以整体遵循“定标—靶向—巩基—激能—抓点—普面”的思路。其中的“巩基”指的是要进一步夯实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设施条件,建好、用好区域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高速教育专网、多元化智能终端、教育大数据中心等教育新基建。因此,“十四五”期间各级政府如何推动教育新基建工作的开展是未来一段时间各区域教育高质量教育发展的关键。

2021年8月26日,教育部批复同意上海成为教育数字化转型试点区。上海作为全国唯一的教育综合改革国家试点地区,按照《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和《上海市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十四五”规划》等两个重要文件制定出台了《上海市教育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1-2023)》。上海市将在“十四五”期间积极融入国家教育新基建,推进 5G+云网融合,实施校园网络升级,加强数字校园规范化建设。深化 IPv6 的应用,融合 5G 加快推 进教育云网融合和网络身份统一管理。整体推进数字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推进 5G 应用进校园,鼓励学校开展基于 5G 的应用场景建设。同时,上海也明确提出按照“物联、数联、智联”原则,全市统筹,试点引领,以区为主体,搭建开放共享、数据互通、技术集成、应用协同、交互可用的教育数字基座,实现各级各类应用系统联接和复用。鼓励学校基于数字基座,探索“标准化(基 础应用)+个性化(应用插件)”排列组合的应用模式。

与上海毗邻的教育强省江苏省在《江苏教育现代化2035》、《江苏省“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江苏省“十四五”教育信息化发展专项规划》等重要规划指导性文件中提出要实施智慧教育提升工程,要推进学校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和智能化升级。不断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促进教与学的人机协同与减负增效。持续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升级建设一批智能化校园,打造智慧教育示范区,开发物联网、大数据、5G、人工智能、VR/AR、区块链等新技术应用场景,推动学校教育理念重塑、结构重组、流程再造和文化重构。

作为国家自由贸易港,海南省政府在2021年7月印发的《海南省“十四五”教育现代化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大智慧教育建设力度,创新“互联网+教育”新模式,推动“5G+光纤”教育省域网建设,推进中小学网络资费及设备运维服务的“两个统筹”模式全覆盖,助力“智慧海南”建设。

自2018年成为全国首个省级“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宁夏致力于升级宁夏教育云平台,建设教育区块链、智慧门户、资源中心、智能推送中心、智能应用中心、开放平台等系统。近日印发的《宁夏教育专网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将全力推进宁夏教育专网建设。到2022年,建成1个自治区教育专网核心节点、28个教育城域网枢纽节点,实现区级教育骨干网、教育城域网、校园网全面贯通、高速互联;到2025年,建成覆盖全区、技术先进、便捷高速、集约高效、绿色安全的教育专网,高效连接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实现万兆到县区、千兆入校园、百兆进班级,支撑构建宁夏教育“数字底座”,提升教育资源供给和教学管理服务效能,推动教育数字转型、智能升级。

纵观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历程,技术及衍生而来的新型教学方式为教育带来了诸多可能性,而教育新基建是一项庞大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兼顾硬件与软件、资源与平台、线上与线下等多方面内容,涉及领域较多。纵观各省市出台的教育事业“十四五”规划亦或是教育信息化专项规划,随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基于AI、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教育变革与创新将打造教育数字基座,重塑教育新生态,同样这也是教育信息化建设摆脱过度关注技术堆叠、重新思考教育本质的关键。

图片



扩大优质数字资源供给

深度推进信息技术赋能教育教学变革


祝智庭教授认为,“数字教育资源是数字化教学服务流程、个性化服务供给和模式创新的基础。”从1.0到2.0,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经历了从注重基础硬件建设到强化数字化应用与智能化教学的转变。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提出教育信息化建设要做到“应用为王、服务至上”,把业务应用摆在优先突出位置,以应用需求驱动运行平台、安全平台、标准平台和数据资源平台建设,切实为师生提供能用好用的数字化资源。除了在技术层面持续推进教育新基建,各省进一步强化了对信息技术深度赋能教育教学改革的关注,推动技术赋能的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和体验式现代性课堂教学变革。同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建设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教育数字资源大平台也是各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

北京市坚持应用驱动,深度融合。以推动教育场景应用为主线,促进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构建教育教学新模式,强化信息技术常态化应用,不断提升创新型人才培养能力。依托“北京教育云”建设工作,鼓励学校、教师、学习者和企业共建首都数字教育资源库,扩大数字教育资源使用范围。加强“教育公共管理、教育公共服务、教育公共资源”三大教育平台建设,推动各级各类教育信息系统深度整合,实现“一站式”管理与服务。

《广东省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构建教育大资源服务体系,以“粤教翔云”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基础,以课程化资源为主体,构建多元共建、开放共享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有效供给和服务机制。推动“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建设,为农村和边远地区学校、教学点提供优质学习资源和学习资源云平台。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推行“无感式”“伴随式”课程与质量监测,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有机结合。建设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改革试验区,构建课堂教学创新实践共同体。规范和支持线上教育发展。全面开展智慧教研,加强教研活动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与学科能力“双核要素”。

“十四五”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将探索“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利用信息化手段变革教与学方式,普及新技术支持下的混合式、合作式、体验式、探究式等教学方式,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自主有效学习。推动普及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一站式教育服务,推动学校、师生常态化应用学习空间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实现“一人一空间,人人用空间”,探索基于智能技术的教学评价创新实践。

《福建省“十四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提出要建设“互联网+教育”省级大平台,推动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和管理平台互联互通、协同服务。完善优课服务,形成覆盖基础教育学段、学科的生成性资源体系。实施智慧教育创新示范工程,创建一批“智慧教育示范区”“智慧校园示范校”。推进中小学编程教育,培育建设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区和试点学校。

上海市提出,聚焦可复制、可推广、高质量的教育应用场景,统筹推进教、 学、管、考、评和研究、服务、资源、实践活动、家校互动等10类教育应用场景建设。探索数字孪生学校建设,培育创建100所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学校。广州市在其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将在十四五期间初步形成“互联网+教育”新型服务供给模式,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深度融合,智慧阅读、人工智能教育、共享课堂、智慧课堂全市推广,赋能“双减”,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综上来看,信息技术需要进一步深入教育教学的各环节要素当中,推动教育数字资源优化配置,重构课堂教学、作业设计、师生评价、教师发展、课后服务等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构建数字化转型样态下的新型教育教学智能化服务供给结构。同时,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需要努力实现基于互联网络的个性化学习资源库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改变当前教育资源获取性差、资源建设与应用脱节、资源流通共享难、结构分散等问题,助力学校“双减”减负提质增效,实现教育系统的深层次系统性变革。



大数据网络互联互通

打造各级各类教育数字平台


构建教育大数据体系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各级各类教育资源的融汇流转也需要大数据的深度服务支持。强化教育大数据的互联互通、建立数据共享机制也是实现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数字基座。《北京市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提出,推进各级各类教育信息系统深度整合,实现教育公共管理平台智能升级。建设智能化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推动社会学习资源共建共享。北京市强化了教育数据系统与其他系统数据的融汇,一方面提充分利用北京市大数据平台,指导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开展与优化;另一方面将当前汇总分析后的数据反馈给到市级大数据平台,为政府进行相关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广州市则要进一步深化教育大数据平台与“穗智管”数据互通,加强与各部门、各行业数据共享,逐步实现数据互联互通。

浙江省去年印发《浙江省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工作方案》,正式启动建设“教育魔方”工程。“教育魔方”工程将通过五年的时间分批落地实施,计划到2025年,“教育魔方”将建成教育行业云网端一体化系统、教育大数据仓系统、全民数字学习平台、教育智治系统等数字化底座。作为“十四五”期间浙江省建设数字教育新基建的重点工程,“教育魔方”依托浙江省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服务平台,依据教育公共服务行业特征,将建成面向全省所有学校和教育相关部门设计开发的教育数据感知、数据共享和数据计算的基础支撑系统。

海南省利用海南自贸港优势,借鉴国际先进评价标准,推动“五育并举”理念再造各级各类教育教学工作成效评价体系,完善教育质量的监测评估机制,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大数据平台,实现学生成长跨学校、跨学段、跨系统的全纪录,形成信息定期发布机制。

上海借力数字经济城市建设,提出要建立健全覆盖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技术、服务和质量标准体系,促进教育数字化有序规范发展。升级建设集约统一的教育数据中心, 归集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数据。开展数据治理与应用,推进“一数一源”。

同时,打造互联互通的各级各类教育平台也将是“十四五”期间各省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头戏。北京市提出要建设教育大数据平台、共性通用平台、智能化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构建网络化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平台。要深化大数据应用,提升科学决策与精准治理能力。要构建学生、教师、学校三类全息画像,促进数据应用,服务于学校评价、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聚焦教育热点、难点,推动数据驱动的教育科学决策和精准治理。发挥数据在教育教学中的基础要素作用,做到共性复用、数据贯通、融合计算,不断形成教育数据应用的典型模式。

根据《天津市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天津市要在“十四五”期间建设天津教育安全平台、天津教育治理信息化平台,完善天津终身教育平台。其中天津教育管理服务平台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应用系统整合。天津教育治理信息化平台则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管理数据与信息,助力教育治理水平提升和教育服务供给模式升级。

广州市作为全国人工智能教育的领先高地,在广州市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统一部署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平台,“十四五”末期建成广州教育大数据平台。



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


打造教育数字基座、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离不开企业的积极参与。北京市明确指出鼓励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数字教育建设,提供高质量的运维和支持服务。将数字教育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引导各类学校与平台型企业合作开发在线课程、个性辅导等优质线上教育产品,支持优质校外线上培训机构参与中小学线上课程建设。

上海市提出“按照‘政府定标准、搭平台,企业做产品、保运维,学校买服务、建资源’”的信息化建设及运维新模式,推进信息化基础应用平台建设的政策导向,由政府遴选战略合作伙伴,整体集约建设数字基础,并由企业持续运营是今后主要建设模式。

浙江省提出要坚持多元参与、开放共享。构建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学校选用的数字化应用开放型发展格局,鼓励高校、企业和各类社会力量参与研究、开发和应用,培育多元化的数字化生态体系。

河北省提出将在线教育资源与服务纳入地方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激发市场投资主体活力,引导社会资本支持“互联网+教育”发展。云南省在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中也提到,完善教育服务供给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支持“互联网+教育”新业态发展,支持学校加大在线教育资源研发和共享力度,鼓励学校加强网信领域相关专业建设,完善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

河南省在教育资源供给主题上向企业发起了邀约,提出要培育资源供给新型主体,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优化教育资源供给,支持购买使用符合条件的社会化、市场化优质在线课程资源,将其纳入日常教学体系。要通过购买云服务、搭建混合云方式,统筹搭建区域教育云,为本地区教育机构提供便捷可靠的计算存储和灾备服务。



结语


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给中国教育行业带来一场史无前例的数字化革命,促进教育行业驶入数字化转型的快车道。2021年7月,“双减”政策落地,有效遏制了教育行业的过度商业化,让教育企业开始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质。而教育数字化转型推动教育企业尤其教育信息化企业进一步反思与回应“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的关切,积极探索技术赋能教育教学变革的深度实践,满足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现实需求,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5G、区块链、VR/AR、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程度不断加深,教育数字化转型推动教育范式变革从“技术供给驱动”转向“个性需求驱动”。纵观各省教育规划文件,教育信息化企业要理解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物”的层面和“人”的层面协同推进。因此,教育信息化企业需要关注到以下几点:

1. 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应用。各地方规划文本中反复提到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区块链等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江苏等部分省份提到了VR、AR、MR等技术在教学环境中的具体应用。随着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深入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中将深入教、考、评等核心应用场景。企业要加强核心技术在产品中的应用,突出产品技术优势,把握教育的个性化和智能化趋势,服务于教育数字基座建设。

2. 建设教育数字服务生态。教育信息化产品的开发要深入到教与学的核心教学环节,增强对整个教育场域的深度赋能,创造更加个性化、智能化、泛在化的教育环境。产品要围绕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真实需求,协同整合教育信息化工具、产品和服务,关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程教学改革,面向课堂、教学、评价、课后服务、教学资源建设等教育教学环节,研发数字化、智能化的教学、教研、评价等产品和服务,打造数字教育服务生态产品链条,成为教育资源建设的有益补充,满足政府教育治理现代化、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学生数字素养培养等需求。

3. 打造协同创新互联互通的产品体系。当前各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着现有产品无法做到教学全流程覆盖、不同厂商的学习设备系统难以兼容、各种产品之前的数据无法联动等问题。“十四五”期间,各地方政府着力推动建设各级各类教育数字平台,未来相关产品的行业标准的规范与要求将进一步得到重视。企业要配合政府联合学校等多方力量形成协同创新的共治机制,引领、保障教育信息化行业的规范化发展,整合行业上、中、下游产品生态,积极推动行业标准的研制,为政府、学校和教师打造互联互通的优质产品。

来源: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

上一篇:我国“职教高考”政策比较——以华东地区相关政策为例

下一篇:2022年网络安全趋势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