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频道

首页>咨询频道> 新闻聚焦 >高职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的建设路径

高职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的建设路径

  发布时间: 2022-08-11      浏览量:1994
一、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营造良好的混合所有制办学外部环境
1.优化政策供给,营造优越的混合所有制办学政策环境。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拉开了职业教育领域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改革的序幕。随后,在我国颁布的一系列职业教育政策文件中,更是多次提及和强调要发展混合所有制职业学校。不过,纵观我国近年来有关混合所有制办学的政策,在可操作性方面仍有待提高。对此,我国应加快优化政策供给,在我国现行的国家职业教育政策框架下,各省级政府应针对区域性职业教育和产业集群的发展实际,制定省级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办学的专门性政策。“各省应结合本省范围内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办学遇到的特殊矛盾和困难,提出既具有地方性政策特点又具有底线和容错思维的解决思路和方案”,完善从中央到地方的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办学支持政策体系。同时,教育部应牵头成立全国统筹性的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办学研究机构,组织学界专家学者、产业界资深人士等,建立起研究团队,全面梳理和总结近年来全国各地在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办学探索实践中积累的典型范例和成功经验,筛选其中有价值、可复制的部分,形成系统化的方法论和行动指南,由教育部以“指导意见”的形式印发,增强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建设和发展的可操作性。
2.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友好的混合所有制办学社会环境。混合所有制办学是我国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过程中的一项重大创新,既符合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也符合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趋势。然而,当前不论是在职业教育领域,还是在社会领域,对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办学可能带来的后果仍持有诸多疑虑,如损害职业教育的公益属性、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等。对此,我国应加强舆论的宣传和引导,为混合所有制办学营造友好的社会环境。“各级政府应充分动员党内外的主流媒体,利用各种渠道和形式,加强对国家职业教育政策内容的宣传和普及,使社会各方主体对国家支持和鼓励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办学的政策意图具有清晰的认知,深刻理解我国推广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的价值所在”。2021年8月,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第十次会议明确提出了“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的社会作用,鼓励高收入人群在自愿基础上,以募集、捐赠和资助等慈善公益方式回馈社会”,包括民营资本、个人资本在内的各类非公资本参与举办职业教育,是混合所有制办学的社会基础,也是社会各界支持职业教育办学的重要方式。在中央倡导三次分配的背景下,广大媒体更应加强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举办职业教育的宣传和引导,营造有利于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办学推广的社会共识和舆论氛围。
二、面向产业链建设专业群,打造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
1.坚持围绕区域产业链的发展方向,科学制定专业群的建设规划,推动专业链、产业链与人才链的有机融合。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联合举办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为产业学院面向产业链规划、布局和建设专业群创造了有利条件。高职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可以依托行业组织的专业优势,借助企业掌握的产业信息和市场信息,全面梳理、详细分析涉及生产前端、物流中端、消费后端的整个产业链结构布局与发展状况,充分了解区域产业链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需求,以此作为专业规划与布局的依据,进而构建起与该产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专业群。除此以外,通过深入调查和研究区域产业链的结构调整态势,高职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还可以明确区域产业发展的业务重点和未来趋势,进而对专业群结构、专业群建设方向和人才培养规格进行前瞻性调整,使专业群、人才链与产业链保持同步发展,实现无缝对接。
2.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知识密集化、技术集成化是现代产业生产的典型特征。新时代背景下,高职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应以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针对现代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素质能力要求的变化,优化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跨学科、跨专业的教学体系,培养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首先,高职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应坚决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人才培养的综合职业能力导向,在教学资源建设、专业课程课时安排上向实践教学环节倾斜,充分利用校企共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将产业元素有机融入专业教学活动中,统筹兼顾课程要素和生产要素,与企业共同构建实践教育体系,通过真实的生产和技术开发工作环境,来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其次,高职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应紧跟现代科学技术交叉融合的时代趋势,在充分了解区域产业链生产工艺、生产技术集成化态势的基础上,围绕核心专业布局关联性专业,注重打通已有关联专业之间的学科壁垒,形成以核心专业为引领,关联专业集群式发展的专业建设格局,打造多模块嵌套融合、专业知识丰富立体的专业课程系统,建立跨学科、跨专业的教学体系,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广阔专业视野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三、促进产教资源共享,构建“产—学—研—创”一体化平台
“产教资源共享是推动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办学的重要动能。”“产—学—研—创”四位一体培养人才、开展科研攻关、推动创新创业,是基于当前“双创”社会环境、新常态经济、“互联网+”等多元背景下所产生的一种新模式,也是利用新技术进行创新、提供创新产品、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新实践。现代产业的集群化发展趋势越发明显,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产业的上下游之间、不同产业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跨界经营、多元化发展,日渐成为大型企业的重要发展战略。高职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为更好地服务区域产业链(群)发展,要顺应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趋势,走集团化办学的道路,建立区域性产教联盟,促进产教资源共享。
首先,各省级地方政府应积极发挥政策制定、统筹协调和资源配置职能,出台地方性的产教联盟支持政策和实施细则,加强产教联盟制度建设和规范化指引,做好相关引导和服务工作,为建立以高职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为主体的区域性产教联盟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高职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要建立开放化办学思维,树立教育生态圈构建意识,依托科研项目、人才培养项目、职业培训项目等载体和途径,与高职院校、科研院所、职业培训机构、行业企业等多元主体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把校企共建教学资源、实训资源、科研资源的模式扩展到更大范围,促进区域产教资源共享。最后,还要强化校企融合,共建“产—学—研—创”一体化实践平台。一方面,高职院校与企业要在共同投资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围绕人才培养和关键技术研发拓展和强化实训基地的功能,推动实训基地成为与学校实验室、企业研发部门一体协同的科研和创新平台。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与企业应拓宽“产—学—研—创”一体化建设思维,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发展新的协同工作方法,如建立“导师+项目+团队”的创新创业项目校企协同开发模式,打造“学校专业教师+企业技术骨干”创新创业工作室,开发“三新孵化项目”等,丰富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产—学—研—创”一体化建设的形式。
四、增强产业服务能力,打造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的优质品牌
建设高职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增强产业服务能力,打造具有行业高认可度、社会高美誉度、高识别度的教育品牌,提升教育附加值,形成广泛的品牌效应,可以为校企双方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内在基础和业内环境。具体而言,高职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要树立特色化办学理念和品牌化经营思维。在市场营销领域,产品品牌本身就意味着鲜明的差异化个性特征,突显了某一种产品或服务独树一帜的特色。高职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要建立教育品牌,首要任务就是树立特色化办学理念,突出学院的办学特色,建立起学院品牌的辨识度。产业学院的管理者要深入了解学院的资源禀赋、优势及短板,综合考量学院的办学实力和客观条件,洞察教育行业竞争对手的办学定位以及育人特色,甄选出优势专业和特色化的育人方向,通过优势专业进行差异化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化建设等方法,形成品牌特色。产业学院还要注重打造特色化的品牌文化,深化校园文化内涵,充分吸收企业文化中的优秀元素,促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二者取长补短,在融合中提炼升华,建立起内涵丰富、别具一格的学院文化品牌。

除此以外,高职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还要不断强化产业服务能力建设,确立优质品牌形象。对于消费者而言,一个优质的品牌往往意味着其产品为自己带来了物超所值的卓越使用体验,从而让自己成为该品牌的忠实拥趸。高职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在建设过程中,树立教育品牌,需要用卓越的产业服务贡献彰显自身的品牌价值,而这种品牌价值的实现,又依赖于学院的产业服务能力。因此,高职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应持续强化自身的产业服务能力建设。产业学院要强化自身的科研攻关能力建设,优化科研激励机制和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群体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加大资金资源投入力度,建设优越的科研环境和条件,持续向产业输出有实用价值的科研成果,助力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学院还要主动承担社会服务职能,整合多专业、多技能的资源优势,设立职业培训中心,设计与开发相关行业、不同类型的职业培训课程教学包”,面向全社会的职业培训活动,提升学校所在地区人口就业率,彰显自身对产业发展的贡献度,形成职业培训品牌效应。
节选自《教育与职业》2022年第9期

上一篇:现代产业学院的逻辑内涵

下一篇:高职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建设的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