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频道
探索新时代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
发布时间: 2022-12-23
浏览量:1671
“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党的二十大报告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新的部署要求。 为了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高职院校要走高质量发展道路,以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目前,职业教育已经成为现代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教育类型,因此职业教育结构需要优化、质量需要提升,探索一条“支撑产业链高端企业—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加快数字技术融入—组建服务产业高端教学团队”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 支撑产业链高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创新能力突出等特征。当前,“专精特新”成为我国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推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通过专注领域和持续创新努力成为“隐形冠军”,有助于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制造强国建设。每一家“专精特新”企业所需岗位人才不同,要求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也不同,这就倒逼职业教育也要“专精特新”化。促进职业教育与“专精特新”企业深度融合,强化职业教育的“专精特新”要素,实现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衔接,职业教育赋能“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大有可为,也将大有作为。高职院校可联合行业龙头企业,带领产业链上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产业学院共建和专业共建,注重人才递进培养和认知迭代,注重采用双元场所(学校+企业)、双元师资(讲师+工程师)和育训一体的全生命周期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既掌握“专精特新”生产技能和操作流程,又认同“专精特新”企业文化的人才。 助力企业转型升级。高职院校要开展科学研究,重点放在成果转化和数字化工艺上,实现科教融汇,科学配置资源,助力企业转型升级。首先,要聚焦前沿科技,推进成果转化。构建新机制激活新动能,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考核赋分,完善转化收益分配政策。落实高层次成果激励机制,建立健全“一人一议”快速审批机制,打造由高端人才领衔、专家指导的高水平科研攻关团队,面向前沿科技产业变革需求开展研究。以“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为载体,联合构建“一套文件、一个中心、一支队伍、一片产业、一批人才”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有效机制,打通“转移转化最后一公里”。其次,要推进智能化产业升级服务,高职院校要与企业深度合作研发,提出“工厂物联网+智能制造管理软件+信息集成”等系列整体解决方案,高度达成科研工作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有效促进科技资源整合,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加快数字技术融入。将数字技术作为高职院校未来5—10年人才培养方案的主线,落实到专业改造、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中,培养具有数字素养、数字技术的高端新一代产业人才。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三新”提升,一是融入新技术,开设新专业(专业方向)、新课程、新内容;二是建设新基地,建成“数字化、智能化、生态化”的高水平实训基地;三是开展新服务,引领企业向智能化生产转型升级。融入新技术,就必须上新课,要以“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升级和改造专业,及时新增如智能制造技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等新专业;开设“数字技能基础”“人工智能技术基础”“大数据技术基础”等公选课,将“数字孪生技术”等新的技术课程融入传统专业的新课程体系,通过数字技术赋能给传统专业带来新活力;加强与国内外知名数字型企业的深度校企合作,共同培养数字经济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探索“岗课赛证”融合式发展的教学新方法,形成政行企校多方共管共建共享的实训基地运行新机制。 组建服务产业高端教学团队。整合职业教育资源,产教科融合,站在产业链高端,针对重大战略需求和技术前沿,组建学科交叉融合、信息共通共享的高水平师资团队,参与企业技术创新项目。成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提升教师的工程意识和工程能力、解决企业生产一线技术难题和工程现场复杂问题、服务产业发展重大战略提供新型平台。精准对接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做企业服务升级的落实者。联合大院名校,提供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升级解决方案,解决关键性技术,锻造教师团队科研攻关能力水平,提升参与产业变革能力,更好地服务高端产业国家战略。(作者系浙江工商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研究员)
上一篇: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
下一篇:北京开放大学校长褚宏启:追求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