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汉刚(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战略发展处处长):产教融合是产业与教育两个系统融合而成的有机整体,是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依托各自资源、发挥各自优势、以协同育人为核心所进行的一体化办学模式,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也是最大优势。加快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将职业教育与行业进步、产业转型、区域发展联结在一起,既有利于推动职业教育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有机衔接,提高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匹配度,又有利于创新良性互动机制、促进地方经济和职业教育同步健康繁荣发展。
我国从中央到地方积极探索产教融合的新思路、新模式。2019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计划用5年时间,试点布局建设50个左右产教融合型城市,在试点城市及其所在省域内打造形成一批区域特色鲜明的产教融合型行业,在全国建设培育1万家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制度和组合式激励政策体系。各地积极探索实践,形成了一些产教融合的成功经验。
一是聚焦政策激励,提高企业参与办学积极性。山东省出台《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的指导意见(试行)》《关于印发“金融+财政+土地+信用”产教融合10条激励措施的通知》等,将企业参与产教融合激励措施落地落实,吸引包括行业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在内的524家规模以上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对企业兴办职业教育投资符合规定的,按投资额30%的比例,抵免企业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2019年以来共为产教融合型企业减免费用2692万元;推动职业院校因校制宜打造校企合作共同体,建设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322个、专业993个、实训基地1900个,拉动社会投资120多亿元,企业参与办学积极性明显增强。
二是聚焦统筹规划,促进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同步发展。江苏省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市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的总体趋势和要求,建立职业院校与产业园区建设良性互动机制,努力实现职业院校与产业园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发展。该省13个设区市有9个建有职教园区,80多所中高职院校入驻,超过60%的县级职教中心易地新建到产业园区、开发区或高新区,在园区就读学生达60余万人。推进引企入校、办校进厂、企业办校等校企深度融合模式,该省有全国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27个、以行业为纽带的省级职业教育集团139个,联结起职业院校400余所、加盟企业2100余家。
三是聚焦协同育人,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浙江省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参与办学作用,首批组建10个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制定《浙江省深化产教融合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遴选产生248个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个产教融合实践基地、101个实习实训基地和15个产教融合联盟,其中10个实训基地获批国家级基地,27门职业教育类课程获评教育部思政示范课程,入围数量位列全国第一;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34项、二等奖45项、三等奖18项,总获奖项数居全国第一方阵,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四是聚焦精准对接,提高产业需求与人才培养匹配度。广东省聚焦区域发展新格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院校布局和区域发展契合度明显提升。该省根据产业发展情况,新增6所高职院校,整合“空、小、散、弱”中职学校18所,着力打造“教、科、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进一步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专业体系,专业设置覆盖全省现代化产业体系,62%的专业对接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
五是聚焦合作深度,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贵州省探索“产业园区+标准厂房+职业教育”新模式,逐步实现“学校办到园区去、车间搬到校园来、专业围着产业办、学生就近找工作”和“厂校合一、人员同训、设备共享”等深度合作模式,支持建成38个职教集团,54所职业院校入驻工业园办学,支持19所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项目;确定贵阳市为产教融合型培育城市,确定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13家企业为产教融合型企业;立项建设贵州职业技术学院航投航空学院、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华为大数据学院等多个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
随着21个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认定和各地4600多家产教融合型企业成功培育,我国已初步形成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的产教融合推进机制,有效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