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频道

首页>咨询频道> 新闻聚焦 >职教:打破普职藩篱,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试水成效如何?

职教:打破普职藩篱,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试水成效如何?

  发布时间: 2023-10-08      浏览量:1360
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动能。我省已明确把职业教育纳入全省新旧动能转换方案和规划。

作为全国职业教育的一面旗帜,青岛职业教育与时俱进,积极主动对接全市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布局,精准调整学校和专业设置,为全市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源源不断的高技能人才支撑。

瞄准新经济新建迁建扩建学校

「校舍依地势而建,将自然冲积沟建成景观河道,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将阳光小镇融入校园建设,把街区、庭院、邮局、有机农场搬进学校;采用太阳能热水、地源热泵,同时充分利用分布式能源站、抽水蓄能电站提供的能源作为补充,节能环保……」站在中德生态园的一片待开发空地上,黄岛区教体局局长于瑞泳勾画着总投资12亿元、今年9月将开建的开发区职业中专新校的未来,「这所学校将对接西海岸新区新兴产业和优势主导产业,提供最适配的专技人才。」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西海岸新区统筹职业学校布局。其中,将黄岛区高职校迁建至临港经济开发区,服务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建设;立足服务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突出区职教中心龙头地位,建设高标准实训基地;围绕新区工业转型升级和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将开发区职业中专迁建至中德生态园。从而形成错位发展、产业布局对接合理的职业教育新版图。」于瑞泳说。

西海岸新区的职业学校调整,只是青岛职教对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三中心一基地」的建设、城市新空间战略布局的调整、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等,都对青岛职教人才培养的结构、规模、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像开发区职业中专迁建这样的调整举措,已成为青岛职教提升发展的必需。

这种积极主动的对接,效应初显。在黄岛区高职校,影像与影视技术专业学生庄子凡、郭常彬作为录音助理,正在北京为剧组忙碌着。这所学校新设的影像与影视技术专业,以剧组拍摄所需要的摄影、灯光、录音、化妆造型等技术为主要培养方向,受到剧组和学生的欢迎。《爷们李大宝的平凡生活》《择天记》《真爱的谎言之破冰者》等十几部热播的电影、电视剧摄制组中,都有该校学生的身影。这所学校的迁建,正源源不断地为西海岸新区影视产业提供人才。

未来几年,根据我市职业教育建设中高职一体化和以高职为主的发展思路,青岛职业教育将集中加快建设一批高职学院,争取更多进入山东省「十三五」高等教育设置发展规划的视野。目前,正在进行的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扩建工程,就把重点瞄向了全市紧缺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依托该校建设的青岛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青岛首个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确定投资人的PPP项目,项目占地面积达到650亩。学校建成后,青岛市的工科专业将在这里集聚。

对接新产业调整专业设置

专业设置的推陈出新是青岛职业教育的活力所在,也是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风向标。

工业机器人、电梯维修、会展服务与管理……这些都是2017年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的新增专业。近年来,青岛中等职业学校每年都会新增一批专业,同时也停招一些专业。

如,2015年,青岛中职学校新增了国际邮轮乘务、海水生态养殖、老年人服务与管理等15个专业。2016年,新增航海捕捞、家政服务与管理、连锁经营与管理等28个专业。今年,又新增了工业机器人等15个专业。

「围绕青岛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结合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布局调整,合理确定招生专业和招生规模,已经是青岛职业教育的常态。」青岛市教育局副局长王铨说。立足我市「十三五」规划,围绕「三中心一基地」及十大工业千亿级产业链推进,《青岛市职业教育专业布局调整工作的意见》于2016年11月出台,职业教育对接经济发展新常态作出崭新布局。根据行业、市场需求,我市依据产业定位、新兴业态及职业学校发展状况,划分各区市职业学校重点发展的专业。如,市内三区和崂山区重点建设信息技术类、医药卫生类、财经商贸类、旅游服务类、文化艺术类等相关专业,限制发展加工制造类、交通运输类等相关专业。

由于青岛职校毕业生的就业结构紧贴产业结构调整,直接服务于区域发展和城镇化建设,中职毕业生在本地就业的高达71%。与此同时,职业教育就业对口率逐年提高,2016年中职就业对口率达到72.9%。青岛职业教育就业率保持高位,2016年中职生就业率接近97%,已连续10年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今后,在「一带一路」倡议快速推进大背景下,青岛职业教育还将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学习和引进国际先进的职业标准、专业课程、教材体系,选择高水平院校联合开发课程,共建专业、实验室或实训基地,建立教师交流、学生交换、学分互认等合作关系。同时,青岛将建立起一套科学的专业评价评估体系,聘请第三方机构,对学校的骨干专业每年评价一次,建立职业学校专业预警机制,实行专业设置末位淘汰制,从而更紧密地贴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人才培养试水“中高职一体化”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青岛职业教育努力提高人才培养的高度,职业教育层次不断上移,已初步构建起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教体系和中高等职业教育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所谓纵向贯通,就是打破制约学生成长的「天花板」,建立从中职到高职,再到应用本科、专业硕士的培养通道。所谓横向融通,就是打造职业教育与就业的「旋转门」,建立「学习-就业-再学习」的培训通道。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我市中职学生进入大专及以上院校深造的比例已经接近半数。

「3+4」中职与本科人才培养试点即是此种努力之一。2013年起,青岛作为首批试点城市,试点「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4年来,青岛市「3+4」试点专业从最初的3个增加到14个,招生计划由原来的140人增加到760人,占到全省招生总数的三分之一;试点中等职业学校由原来的3所增加到11所,合作的本科院校由原来的1所增加到6所。青岛「3+4」贯通培养不是简单的升学教育,更不是中职、本科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简单叠加,而是从七年一体化培养的角度,来规划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统筹安排文化课、专业课、技能课和岗位实训实习,培养具有真才实学的卓越工程师。

青岛商务学校「3+4」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盛雪,入学不足两年,已和同学一起研究有关无人机在未来物流业的应用课题一年多。「我们想用自己的研究课题,为未来物流产业升级尽一份力。」盛雪说。作为该校「3+4」专业的高校专家,青岛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周盛世认为,七年一贯制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对专业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学生从高一就开始实施专业课题研究,知识的不断积累和行业的不断发展高度契合,既符合人才成长的规律,也符合产业发展的规律,有利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五年制贯通培养,趟出了青岛中高职一体化发展的第三条路:「借」用三二连读计划,破解当下青岛高职院校培养能力不足的困境。2016年,市教育局与青岛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在15个中等职业学校的24个专业试点五年制贯通培养。2017年,山东外贸职业学院、青岛酒店管理学院也加入了试点的队伍。中高职院校共同开发五年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统一五年的课程体系及考核标准,加大了师资培养力度,切实提高试点院校师资水平,克服了中高职无法百分百衔接的弊端。

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试水,使得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2016年青岛市「3+4」贯通培养计划招收760人,共有1.1万人次报名,报名人数与招生计划比达到14:1,录取平均分614.5分,超过当年普高录取线610分。

现代职教体系需要上下打通,左右融通。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是上下打通,而左右融通就是指推倒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藩篱。2016年,普职融通试点首次在青岛市6所职业学校和4所普通高中启动。普职融通实验班的核心是课程融通,由中职学校和普高学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标准、教学进度、考核标准。当年,青岛艺术学校综合育人班首次有2名职业中专的学生以优异成绩通过考核,转入普通高中,注册普高学籍,在我市现代职教体系建设中留下了一个从前所未有的新刻度。

八十多年前,中国职业教育的奠基人黄炎培先生提出,职业教育的内涵是,「用教育方法,使人人依其个性,获得生活的供给和乐趣,同时尽其对群之义务。」伴随这座城市的成长,青岛的职业教育也日渐壮大。「十三五」期间,青岛职业教育将通过建设一批优质职业学校、培育一批骨干专业、培养一批高素质工匠,真正让青岛职教成为青岛制造的坚强后盾,让每一个接受职业教育的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来源:青岛日报



上一篇:求是网:聚力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个关键任务

下一篇:教育部: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五大新突破